卫雨氲和林竹晓看着这些变化,心中充满了惊喜。她们开始意识到,经典的作品也是可以与时俱进的。
随着名气的增大,她们还受到了一些国际音乐文化交流活动的邀请。站在国外的舞台上,看着台下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她们既紧张又兴奋。当《雨氲初歇》的旋律响起,台下的观众很快就被吸引住了。尽管语言不通,但音乐是无国界的,观众们从歌曲中感受到了那种雨的意境和深深的情感。
有一位外国音乐评论家写道:“《雨氲初歇》就像一幅流动的中国水墨画,用音乐描绘出了大自然的景象和人类内心的情感。两位老人的演唱,就像是岁月的诉说,充满了故事性。”
在回国的途中,卫雨氲对林竹晓说:“晓,咱们这一路走来,真像是一场梦啊。谁能想到,咱们老年了还能有这样的风光。”
林竹晓笑着回答:“雨氲,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吧。它可以超越年龄,跨越国界,让不同的人产生共鸣。我们真的很幸运。”
回到国内后,她们并没有因为这些成就而骄傲自满。相反,她们决定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培养年轻一代的音乐人才做点事情。她们在社区里开办了音乐讲座,免费向年轻人传授音乐知识和创作经验。
在讲座上,卫雨氲告诉年轻人:“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你们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样才能写出有灵魂的作品。”
林竹晓也说:“在创作过程中,不要害怕失败。我们当年创作《雨氲初歇》的时候,也不是一次就成功的。多尝试,多修改,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
有一个年轻的学生问她们:“奶奶,你们觉得现在的音乐环境和你们当年有什么不同呢?”
卫雨氲思考了一下,说:“现在的音乐环境比我们当年要好得多了。有更多的资源,更多的平台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但是,这也意味着竞争更加激烈。所以,你们要更加努力,要有自己独特的东西。”
林竹晓补充道:“还有啊,现在的音乐风格更加多样化。你们可以接触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这是很好的学习机会。要学会融合这些元素,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音乐。”
除了音乐讲座,她们还成立了一个小型的音乐基金,专门资助那些有音乐才华但家庭贫困的学生。她们希望这些孩子不要因为经济原因而放弃音乐梦想。
在一次基金的资助仪式上,一位受助学生感激地对她们说:“奶奶,谢谢你们。你们的帮助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让我看到了希望。我一定会努力学习音乐,不辜负你们的期望。”
卫雨氲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希望你能在音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记住,只要心中有梦想,一切困难都是暂时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卫雨氲和林竹晓的身体状况逐渐不如从前。但是她们对音乐的热爱,对年轻一代音乐人才培养的热情却从未减退。
在她们七十岁生日的时候,社区为她们举办了一场特别的音乐会。这场音乐会聚集了很多她们曾经帮助过的年轻音乐人。音乐会上,年轻人们纷纷登台,演唱了自己创作的歌曲,这些歌曲中或多或少都有着《雨氲初歇》的影子,那是年轻一代对两位老人深深的敬意。
最后,卫雨氲和林竹晓一起登上舞台,再次唱起了《雨氲初歇》。虽然她们的声音已经更加沙哑,动作也更加迟缓,但在这一刻,台下所有的人都感受到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力量。那是对音乐的执着,对梦想的坚持,对生活的热爱。
音乐会结束后,两位老人坐在后台,看着年轻人们忙碌的身影,她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卫雨氲对林竹晓说:“晓,我们这一辈子,值了。”
林竹晓握紧她的手,点了点头说:“是啊,雨氲。我们有音乐,有彼此,还有这些可爱的孩子们。”
在之后的日子里,她们的《雨氲初歇》成为了一首永恒的经典,永远激励着年轻一代勇敢地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而她们对音乐的热爱,对梦想的坚持,也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了无数人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