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造船厂有了朝廷的大宗订单。
造船厂为了赶工提升效率,势必要招收更多的船工。
在造船厂赚钱的同时也给当地百姓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而随着大明掀起的这股子造船风。
不仅拉动了造船业的经济也在无形中快速推动了大明整个造船航海业的发展。
当然了,在大明国内日以继夜争相赶造船只的同时。
也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造船规范和验收规范。
决不允许为了赶工而忽略质量的不合格船只滥竽充数。
提到大明的国家造船规范。
那就不得不提明朝最大官办造船厂之一的南京龙江造船厂了。
作为大明朝最高级别造船厂之一的南京龙江造船厂隶属工部都水司管辖。
那绝对是根正苗红的“部级企业”。
作为“部级企业”的龙江造船厂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生产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用料、价格、工艺、验收等各方面。
龙江造船厂制定出的这些标准规范也成为了大明造船业的“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
颁布各地船厂全国实行。
并且,龙江造船厂承担着建造海运船、漕运船、巡船、哨船、快船、渔船、黄船等多种船只的任务。
早在郑和下西洋期间,龙江造船厂就承担了建造和改造众多海船的任务。
大量的造船实践催生了新的工艺和标准,也使得龙江造船厂的造船技术不断发展完善。
毫不夸张的说——龙江造船厂凭借一己之力硬生生推动了整个大明造船业的辉煌。
从技术引领、人才培养与输送、行业标准制定再到推动造船业繁荣以及造船文化传承与交流。
这些都离不开龙江造船厂的身影...............
除了制定“国家标准”的龙江造船厂之外。
清江督造船厂、卫河船厂、宝船厂也是明朝比较重要的造船厂。
其中,清江造船厂位于清江浦南岸山阳、清河二县之间。
因濒临淮水,故以“清江”命名。
清江造船厂下设京卫、卫河、中都、直隶四个大厂,共八十个分厂。
厂区沿运河延绵伸展,总长达二十三公里,可谓是规模宏大。
小主,
郑和下西洋之后。
随着海船需求量减少,龙江造船厂业务萎缩。
清江督造船厂成为了明朝主要的国营漕运造船厂。
嘉靖三年,临清的卫河造船厂部分分厂并入清江督造船厂后。
其常年有工匠不下5000人,每年造船量增至630余艘。
因此,清江督造船厂对明朝的漕运支撑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卫河造船厂,设在临清,是明朝三大造船厂之一。
设立于永乐七年,有十八处分厂。
分厂自总厂所在的南厂街依次展开,东至都司庙,长2.5公里。
卫河造船厂主要制造用于海运的遮洋船以及山东、北直隶等北方地区的内河漕船。
拥有工匠2000余名,平均每年造船289艘。
同时还承担着往来船只的修补工作。
宝船厂,与龙江造船厂同样位于南京,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皇家造船厂之一。
最辉煌的时候占地多达1000余亩,开船坞七条。
明朝史载的大型宝船悉数建造于南京宝船厂。
宝船厂也是专门为郑和下西洋打造宝船的地方。
综上所述,明朝时期的造船业和造船技术还是有着非常好的底蕴的。
纵然是因为长期实施海禁政策、资金投入不足、闭门自守、重农抑商等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