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陆上大国,又没有众多远离本土的海外殖民地,华夏因此没有必要维持一支臃肿的海军,反倒是在不断裁汰掉相对老旧的舰只后,可以节省出许多人力和维护资金,投入到“追新”的活动当中。
故而,华夏海军的总体规模只被控制在世界前五的水平,但实际的战斗力却不容任何排在其前面的国家小觑。
总而言之,国防军海军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建军原则,就是维持一支规模适合,又新锐精良,且均衡全面的舰队。
根据这个原则,从1915年10月起,新一批次四艘二等巡洋舰相继开始了建造,并计划在1918年6月全部建成后,替换四艘“杭州”级舰。
这四艘新舰被依次命名为“北京”号、“开封”号、“保定”号和“昆明”号,属于同一级别,依旧被分配给雷州、胶州、钦州和大连海军造船厂各建造一艘。
说来华夏海军巡洋舰的发展轨迹,也是有些与众不同。
依照《大舰队计划》,国防军应保有二十八艘二等巡洋舰,这个数量对于缺少海外殖民地的华夏来说,似乎有些偏多。
盖因华夏的海岸线实在是漫长,跨度又十分巨大,需要巡护的海疆很是辽阔,而小型巡洋舰则是担此任务的最佳选择。
同时,与英、法等国家大量装备的用于巡视殖民地的巡洋舰不同,华夏的小型巡洋舰还要在战时执行高强度的作战,以及保交破交任务,设计的立足点,首先放在与敌方舰只进行海战上。
以“北京”级为例,其虽然出于成本上的考虑,未继续沿用“沈阳”级的强悍火力,而是恢复到沿舰体中线安放五门单装1905年型50倍径152毫米炮的主炮配置。
但“北京”级为了提升战斗性能,在机动性方面进行了很大的改进。
动力系统采用驱动双轴的两套齿轮减速式蒸汽轮机,配以八座最新型专烧重油的水管锅炉,总输出功率65,000马力,设计航速33.1节,以15节航速可续航5,000海里。
“北京”级在外观上采用飞剪型舰艏,高干舷长艏楼船型,拥有前后两座三脚桅,和纵列双烟囱的舱面布局。
舰体全长151.2米,宽13.7米,吃水4.5米,排水量4,470吨,舰上编制为388名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