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对白手起家的水师营,短短数年就能有此气象,表示欣慰。
但在最后,他对陈济怀说:“今观水师营各舰,行于江河之时,皆甚平稳。然而至崇明岛操演,刚及海口,偶遇风浪,便颠簸剧烈。
“如此这般,若出远海,恐难成行。有此情况,是否因为船型过小?是否造船选型不当?今后选型是否需选出海大船,方能得力?”
陈济怀对兄长发现的问题,表示认可。并笑赞他,眼光独到,看来是用了心研究这海上之事了。
但对于兄长最后的问题,陈济怀却不予正面答复。只是笑着告诉他,请静观成效。
陈济怀能有此言,全是因为就在此刻,水师营船厂的造船台上,两艘陈济方所说的“出海大船”,已经在紧锣密鼓的施工之中,只是尚未成形而已。
其实这一切,早就已在陈济怀的规划之中。
当四艘炮舰相继建成,为水师营开启的自造舰船之路树立了信心。
各舰陆续入役后,除了日常巡弋长江、海口,更是被当作水师营移动的训练基地,培养了大批的官兵,成为两江地区海防建设的摇篮。
但这只是开始,陈济怀也只是将其定位为过渡。毕竟若要实现陈家兄弟的海防筹划,单凭这几艘炮舰是远远不够的。
而且这些炮舰毕竟都是小型,在内河或近海游弋,倒还尚可。若欲出远海,则有些力不能逮。
因此,即使是为了远海训练的需要,水师营也需要再添增一批尺寸更大,并能够远洋航行的舰船。
在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后,这进一步的追求也自然要到来。
于是,一型在西方海军历史上颇为经典的舰种——巡航舰,成为了水师营接下来选定的目标。
其实早在陈济怀雇佣西洋工程师设计炮舰的时候,对方就曾推介过蒸汽巡航舰的方案。
并且也从洋人手中,一并购得了相关的设计图纸和资料,现在正好可以拿来,作为新一轮造舰的基础参照。
巡航舰,亦可归为陈济怀心心念念的“快船”之列。这一舰种,在海军史上书写下的传奇故事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