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良回到家中,烧了一壶水,沏了一壶茶,坐在沙发上,慢慢思考起来。
这次定亲,给付了“8888”的彩礼,掏了酒席钱,再加上其他一些花费,自己又回到了“一贫如洗”的境地,兜里不剩几个钱了。
对于钱,余良并不十分在意。他觉得钱只是一种交换工具,它的价值并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它所代表的价值。它从一个地方流向另一个地方,从一个口袋流向另一个口袋。
可是当自己手里又没了钱的时候,余良还是想起了那句老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昨天他在报纸上看了一篇文章,说九十年代的中国,改革开放的风已经吹过了十多年,市场经济的大门被推得越来越开。
由于通信方式的局限,造就了信息传播的不平衡,这不平衡的信息就是商机的来源。
不管是衣食住行,只要是有人需要的,几乎都能变成赚钱的机会。像是上海的小规模鞋厂,他们采购一些有瑕疵的鞋子,成本可能只需要2元,修补后再以50元的价格出售,如果遇到看起来有钱的客户,价格还能翻上十倍不止。这种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利润机会,几乎无处不在。
又比如,有人用二手三轮车到批发市场进货,然后四处赶集卖货。他们可能一天就能通过卖盆栽赚上百元,销售工具如斧头和锤子,一天的收入能达到两三百元。而如果转向卖皮鞋和女装,一天的净利润甚至能达到六百元以上。
不仅是小商品的买卖,连大宗商品如房地产,也是一个巨大的赚钱机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人开始炒房,这时候买进的房子,几年之后可能就能翻几倍卖出,因为它是一个充满机会的新兴市场。
时代的特殊性,为普通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市场的需求多样化,但供给还远远跟不上,这就意味着,只要你能提供市场上缺少的商品或服务,你就能赚到钱。
看着这篇文章,余良也不由得有些心动。但转念一想,还是无奈的放弃了。
自己身在煤矿,与外面的世界还是相距太远了,就是自己想出去闯闯,也是分身乏术。
“哎!”想到这里,余良长叹一声。对于这个剪不断理还乱的问题,他真有些犯愁。
对于今后的路如何去走,他现在也没有一个头绪,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