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病笃(下)

汉魏风骨 Ms.林羽 2408 字 21天前

我闻言鼻酸,沉思良久,方回答道:

“他是圈养在一座名叫‘铜雀台’上的金丝雀,他多才多艺,与曹公还有丕世子在文学上都颇有建树,被后人称为‘建安三曹’,由曹家父子领导的邺下文人集团,更是成就了赫赫有名的‘建安风骨’,对后世影响可大着呢!可曹植此人,前半生风光无限,被人捧上了天;后半生却落魄潦倒,被人踩进了尘埃里。他的命……很苦,我很想帮帮他。”

“缨儿对植公子有意吗?”

我吸了一口气,轻声道:“从前有,如今……应是没了。”

郭嘉的笑明媚得像初升的太阳,他质疑道:“当真?”

……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便过了半月。

半月里,我对救杨之后远走的计划犹豫不定,并非全因舍不得崔、曹两家的人,而是不知该不该告知郭嘉历史真相——曹操并未平定天下,魏国也并未长久!

半月里,我与郭嘉一路相随,陪他在案牍前,捱过一个又一个孤灯难眠的秋夜;陪他车轮辗转,行过大片荒漠平原,听着风沙在车窗外嘶吼;陪他共御病魔,在他咯血后不住地换汤换药……终于,郭嘉拖病坚持到了柳城。

不知什么缘故,到了柳城之后,郭嘉的病像是有转愈的征兆,他精神抖擞,能自己走路了,整个人看起来还十分健朗,一直笑呵呵地迎接宾朋,不曾在曹操面前露出一点病恹之态。

彼时曹操克定柳城已久,早在柳城等候郭嘉。自白狼山一战,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辽东单于速仆丸及辽西、北平诸豪,悉弃其乌丸族人,与袁尚、袁熙逃奔辽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曹操私下与郭嘉商议,决定佯装撤军,迷惑辽东众敌。这个计策只有曹郭二人知晓,我则在帐外根据史实推理而出。

大军即日南下,沿滨海道路出发。

谁曾料想,一路秋风大作,沙尘漫天,所行之处又皆是荒原,鲜有河流。时月近冬,辽西之地天寒地旱,致使军营缺食少水,不少战士足肤皲裂,在营中叫苦连天。军士们凿井取水,竟然挖了三十余丈才得地水,出水那刻,军中乱作一团,纷纷大呼“有水”,挤攘上前。

再次遭逢军旅磨难的我,颤巍巍地扶着郭嘉,立于莽原之上,回首遥望密密麻麻的士卒,迎着凛冽的北风,愈发真实地感受到,何谓饥寒交迫,何谓口干舌燥。

距离东南沿海城邑临渝又还有好一段距离,曹操却已下令杀死数千匹马来充饥了。

连日饮食不继,天气严寒,郭嘉疾病复发,不能长途跋涉,急速行军。原本曹操想留郭嘉在身边,教大军减缓速度的,可郭嘉坚持让曹操早些践行那个秘密计划,勿要以他为拖累。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若逡巡不退,辽东必生疑心,使内勾结固垒,彼时再要远征辽东,可谓势之失矣!曹公勿虑,嘉自可为我主殿后,既防后袭,又令大军按计南行,更无后顾之忧!”

于是曹操仍派郭嘉和徐晃留守后军,决定整军先行,又放心我不下,复令四子曹植留下看照。

那日风声急促,正是阴云密集,我和曹植并肩牵着马,曹郭二人则漫步于军前,相约临渝古城再见。

“奉孝,半月后即为重阳,孤平生素不信神仙事,然尝闻人言‘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可令人长寿’。此去不远,临渝辖区,有一碣石山,想来,孤与奉孝临风饮酒,坐赏菊英,倒也不失为一件乐事!彼时登高赋诗,被之管弦,观沧海茫茫,睹草木丰茂,岂非良辰美景?”

郭嘉微微欠身,浅浅一笑:“今生得与曹公相逢,嘉虽死无憾矣。”

“奉孝啊奉孝,莫将那字常挂嘴边,孤可是记着,此行之后,你还欠着孤一杯碣石山的浊酒啊。”

我那时多想告诉曹操,请他不要走,因为今日注定会是最后的诀别。

可惜我不能,郭嘉更不能。

……

及别,曹操忽然眉头紧锁,心事重重,他拍了拍郭嘉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今此一别,你我君臣再相约,奉孝定不可负约!”

“曹公保重,”郭嘉笑了笑,缓缓道,“嘉此番……应不……赴约了。”

“好好!”曹操未曾听出话中隐晦之言,只勉强地笑着,步履沉重地登上战车,不再回头。

“曹公——”郭嘉忽然朗声唤道。

可曹操的背影渐行渐远,他再没有转头。

“一路保重——”

车队启程,尘土飞扬,只留下一个不住咳嗽的青衫先生,怅惘凝视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