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哟西,是时候了!”日军小队中的少尉,一名身材瘦削却眼神坚定的军官,猛然拔出寒光闪闪的指挥刀,用尽全身力气向前一挥,沙哑的嗓音穿透了炮火余音,发出了一声绝望而又激昂的呐喊。
紧接着,如同蛰伏已久的猛兽突然苏醒,日军士兵们迅速起身,沿着炮弹落点的边缘,几乎是迎着炮火余波的方向冲锋。在他们看来,尽管依旧存在被自家炮火误伤的可能,但与直面对方那如怒涛般密集的子弹相比,这无疑是一条更为“安全”的道路。两害相权取其轻,生死存亡间,这便是他们无奈却又现实的选择。
而在另一侧,阵地上的观察手李四,尽管身处于随时可能被炮火吞噬的危险之中,依旧死死盯着前方,眼中满是对胜利的渴望。当他发现日军已逼近百米大关时,几乎是扯着嗓子吼出了警报:“敌人近在咫尺,他们就要上来了!”
这话如同号令,战士们如离弦之箭,从防炮洞中弹射而出,全然不顾头顶依旧随时可能落下的炮弹,端枪占据了战斗岗位。那黑洞洞的枪口,仿佛是大地的眼睛,冷酷而精准地锁定着每一个暴露在视线内的敌人。对于身经百战的老兵而言,这几近咫尺的距离,足以让他们每一发子弹都化为收割生命的镰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机场阵地虽小,但密集的火力在这片狭小的空间里交织成了一张死亡之网。冲在最前面的日军士兵,就像秋天的麦穗,被一茬茬地割倒。这时,一名经验丰富的日军士官迅速趴倒在地,还不忘大声提醒其他士兵寻找掩体,进行还击。
在这生与死的边缘,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掌舵者,每一颗子弹,都承载着生的希望与死的恐惧,交织出了一幅震撼人心的战争画卷。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士兵们各显神通,寻找着那一线生机。有的人眼疾手快,发现了战场遗落的巨岩,忙不迭地贴了过去,将身体嵌入岩石的阴影之下;另一些人,则机敏地发现了炮弹轰炸后留下的浅坑,仿佛是大地为勇士们预留的避难所,他们一头扎了进去,只留下一双双警惕的眼睛在黑暗中闪烁。还有人,利用战场上不幸倒下的战友作为临时屏障,尽管这种做法听起来残酷,但在生死存亡之际,每一个可以利用的角落都成了宝贵的生命防线。
然而,残酷的现实很快击碎了这些脆弱的幻想。当那架捌玖式重机枪再次怒吼,它那橘黄色的枪口火焰如同地狱之火,无情地吞噬着周围的一切。这钢铁巨兽的每一声咆哮,都伴随着十毫米钢板轻松穿透的震撼,更不用说那些躲在尸体背后,企图伪装成死者的士兵了。他们很快意识到,死亡的阴影并未因此而远离,反而更加紧迫地笼罩了下来。
即便是躲在巨石之后的士兵,也无法完全逃脱厄运。重机枪的子弹如同愤怒的雷神之锤,每一次击中岩石,都伴随着石屑四溅,仿佛是大自然的愤怒在宣泄。岩石的裂痕如同绝望的裂纹,宣告着掩体的失效,而那些依赖它的士兵,也只能无助地面对即将到来的命运。
“反击!用手榴弹给他们点颜色瞧瞧!”迷龙的声音如同惊雷般在战场上炸响,他手中的长柄手榴弹划破长空,宛如一颗愤怒的流星,紧随其后的是无数同样命运的黑色使者,从四面八方飞向敌人。
此时,一个军曹正蜷缩在弹坑里,他的双手紧紧抱着爱枪,脸上满是恐惧与绝望。他以为,这小小的弹坑能成为他的避风港,但当天空中那黑色的死亡之雨开始降临,他只能绝望地闭上了眼睛,心中默念:“完了,一切都结束了。”
随着手榴弹的爆炸,一朵朵黑烟腾空而起,那是死亡的礼赞,也是希望的破灭。日军的进攻在硝烟中宣告失败,撤退的信号在后方响起,但对于那些冲在最前面的士兵来说,生还的希望已经渺茫。在炮火与重机枪的掩护下,勉强有几十名勇士撤回了安全的区域,但这已是万幸。
后方观战的竹内连山,放下了手中的望远镜,眼中满是凝重与无奈。他喃喃自语:“守军的重炮虽已沉寂,无法与我们进行炮火较量,但他们的自动火力之强,战斗经验之丰富,绝非一朝一夕所能攻克。”他深知,这次进攻的损失惨重,两个中队几乎全军覆没,即便是家底殷实,也经不起如此消耗。
六天的激战,一线进攻部队已伤亡三千余人,若非师团在后方的持续补充,竹内联队早已不复存在。旁边的联队参谋长面色凝重:“竹内桑,我们肩上的任务,是夺取金矿机场。师团长在注视,缅甸远征军司令部也在密切关注。我们无路可退,唯有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