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誓铳这样的武器在对敌之后还是很难瞒住敌人的。
毕竟很多时候,在交锋的时候,远距离的射击并不能击溃万民军。
很多时候,真正击败万民军,还是近距离的肉搏。
近距离的肉搏,足以让万民军看清楚海誓铳的构造和形状。
万民军锐意进取,和历史上很多成功夺取天下的义军一样,它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新兴势力。
“第三营,名为倡义营,对应李岩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之名。”
“设倡义校一人,目前以万民军中制将军袁时中统管,有战兵一万人,分为两部,各以都尉统管。”
小主,
“其中披甲者甚众,约占军中七成,其军卒选拔也与骁骑营相同,从各军之中选拔精锐,填入中军。”
“倡义营中军兵,尽皆军中老卒、历战精兵,其中有马兵三成步兵七成,士气高昂、善攻坚。”
“白洋河之战,虎大威领保定兵对倡义营,双方于镇南列阵而战。”
“倡义营兵排布军阵,经炮击不溃,覆压而去抵近血战,一战而溃虎大威镇下兵马,万民军得以夺取白洋河镇。”
袁时中大名府起义,搅动风云。
虽然被孙传庭击败,但是并不代表着他就是无能之将。
毕竟在这个时代,能够胜过孙传庭的人,又有几何?
袁时中起兵初时纵横大名府、连败官兵,聚众十数万,盛极一时,岂是庸碌之辈?!
“第四营,名为锋锐营,设锋锐校一人,目前由万民军中果毅将军张成义统带,有军士五千。”
“锋锐营中,一应军卒,皆穿两层重甲,佩强弓带重箭,开大阵,用长枪,军中配有盾车,与我军主力一般无二。”
陈望神色凝重,李岩这一波改制,明显是有针对的对于他麾下军队模仿。
“锋锐营主将张成义,骁勇非常、勇冠诸军,河南商丘人,崇祯十三年从万民军,以先登之功升百总,以斩将、夺旗之功升把总,以破阵之功升千总。”
“后累先登之功二、破阵之功三、斩将之功七,连升果毅将军,仅次于制将军之下。”
陈望在脑海之中搜寻了三遍,但是仍然没有搜索到张成义的名字。
这无疑是证明了张成义其人,原先只是一个被隐没在历史场合的小人物。
然而现在,却能够显明世间。
如同张成义的还有瓦罐子赵守平、一斗谷常见希。
这两人在原本的时空之中,加入李自成的麾下之后便隐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屈于一众很早便跟随着李自成南征北战的陕西将领之下。
而现在,他们却成为了万民军中的位高权重的制将军,执掌万众兵马,征讨四方。
极大的影响着战局的走向,左右着天下的局势。
时代的洪流裹挟着个人的命运。
而个人的命运,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时代的洪流。
每一分一秒所发生的事情,实际上都在时刻的影响着时代洪流的走向。
时势造英雄,而英雄亦造时势。
“李岩改革军制,原先万民军中只将普通的军兵划分为四类,甲士、兵士、力士、新卒。”
“如今又多了一类,名为锐士。”
胡知礼按着身前的沙盘,郑重其事道。
“所谓锐士,便是和其中军锋锐营的军卒一般,着重甲,带强弓,如同我军主力,如同建奴之巴雅喇,独立成营,作为预备役,随时填入军阵之中,支援各部。”
胡知礼的话音落下,帐中也随之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在座的众人,无一不是汉中镇下的高级将校,怎么可能察觉不到万民军这一次所经历的改动意味着什么。
陈望神色凝重,但是目光仍旧平静。
万民军的发展迅速,但是却并没有超出陈望的预料。
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万民军的胜利并非是偶然,而是必然。
李岩在一开始的时候便踏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并且找到了一个明军最为薄弱之时的真空期。
而这一真空期,又随着明军在松锦、西北两处地方大败,变得更为巨大。
凤阳之战的胜利,奠定了万民军如今占据极大优势的局面,也让万民军成为了如今声势最为浩大的起义军。
陈望缓缓抬起了头,正声道。
“如今的万民军,已经不再是当初在开封之时那支孱弱的起义军。”
“在凤阳之战后,大量的官兵投降,这些受过训练的兵马,被万民军有选择的吸纳入队伍之中后,万民军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如今的万民军,组织已经越发的趋于正规,越发的趋于完善。”
“盘踞在宿迁南部,由李岩亲领的这一支万民军,是万民军中实力最强的主力部队,武备不下九边精锐,士气胜过天下诸镇雄师。”
陈望的目光从沙盘之上缓缓扫过,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