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部族里的年轻人

且隋 玄武季 2570 字 1个月前

总体上来说,大家对于出兵契丹较为乐观。

即使是提出反对即时出兵的人,也大多出于战略稳健和战争准备的考虑。

阿布非常高兴,这样的讨论,非常有益于民政系统和军政系统的运行磨合。

合理的争论,有利于树立朝堂的正气和权威。

对于一个强大的组织,一言而决,绝非幸事。

现在看来,大家的意见基本上是一致的。

至于现在出战和秋天出战的矛盾,并非绝对不能权宜平衡。

于是,他将目光投向司徒友明。

司徒友明见此,于是出言道:

“未料胜, 先料败,此乃取胜之道也。 ”

“既然已经决定出战,先不论时间,我们应该先考虑作战的准备,各种战时、战后的可能,以及应对的办法。”

于是,大家对出战的各种可能进行了讨论。

首先讨论的是战争的形态,有四种。

一是速战不能,变成僵持或者消耗战;一种是抓不住主力,变成追逐战;一种是速胜之后的控制;一种是惨胜之后的恢复。

其次讨论的是战争的影响。

一是大隋的态度;二是突厥的态度;三是周边诸如奚国、室韦、高句丽的态度;三是契丹民众的反应。

最后讨论的是战争的失败。

一是不败不胜的应对;二是小败的应对;三是惨败后的应对。

粟末部过往的战争,要么是应对外族的挑衅和侵略,要么是和高句丽之间的你死我活的对抗。

真正因为自身战略需要,主动去攻击一个国家或者族群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所以,不得不谨慎。

很快,粟末族新生的政府系统高速的运转起来。

虽然在大会上坐在上首的阿布契郎,没有明确何时出兵,但他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

战争,已经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所有的准备,全部是以出战迫在眉睫的假设下进行的。

首先出动的是灰影。

经过大半年的筛选和训练,灰影的三级体系已经慢慢成型,

行动队已经形成五个分队,每队五人。

支援中队人数最多,共有一百五十号人,也对应行动分队分了五个分队,平时以三十人固定分组,如果不足还会抽领别的分队队员进入。

信息中队,因为大多是需要进行文字整理和数字处理,文化要求较高,所以除了本部人员,还吸纳了一批从中原搜过来的高知女子。

为了彻底掌握契丹内部权贵高层和军队的动向,灰影派出了规模达八十人的特种中队,均有行动、支援、信息三方的骨干力量参加,临时代号“黑犬组”。

灰一,成为了这支队伍的战时队长,

临行前,阿布和灰一深谈了一整晚。

黑犬组全部化妆成商旅出发之后,粟末族在狐的带领下,派出了各路使者。

他们分别前往大隋营州和洛阳、奚国、室韦、厥、靺鞨各族、高句丽王都城。

甚至,连远在天边的新罗、百济、倭国也派出了代表。

他们,都带着丰厚的礼物,还有一封阿布契郎亲自书写的信函。

对温璇的信,则是麻烦白青跑了一趟,挺沉的。

因为里面不仅有给温璇的,还有让他偷偷转交给李贤和高宾的信。

杨柳湖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有序起来。

人们,有点沉默,行色匆匆,干活的速度也加快不少。

水力带动的石磨,整日在运转。

麦子变成面,豆子被炒熟。锅盔,被一个个烙好装袋。

肉干、盔甲、兵器、马掌、马镫、帐篷、睡袋、水囊……一车车,被裹得严严实实,从陀太峪拉出来,又送进戒备森严的军营。

战马、驮马,在进行更精细的照料和饲喂。

军营里,除了早晚的行操,已经听不见往日喧嚣的呐喊声。

所有人,开始进入到密集的战前纪律和思想动员状态。

每一个大中小队的普通士兵,都在执法官、联络官、医官的引导下,学着写家书,顺便进一步核实籍贯和家里的详细情况……

天气越来越热,大东北完全进入到盛夏时节。

麦穗变得越来越饱满,开始发出黄橙橙的微光。

今年的天色,真的很好,少雨。

但在这河网密布的大东北粟末地,在贾农和司徒先生联合发明的筒车提灌之下,一点也不缺水。

麦子、豆子,长势喜人,就连试种区的作物,也长出了非常让人眼馋的样子。

阿布,都忍了好几次采撷的欲望,可是想来想去,还是算了。

常常是远远看看,然后就像做贼一样逃了。

他担心自己一下忍不住,就朝种苗下手。

黄瓜、香菜、茄子、西瓜、白萝卜、胡萝卜,这些现在可都能入嘴吃了!!!

感受着自己主导和发动的第一次战争的紧张氛围,阿布变得更加散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