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百两黄金

次日,柳梓唐照常到地官署点卯,约莫半个时辰后,便听下面的小吏前来通报:“大人,李家酒庄的李东家求见,说是昨日与大人有约在先。”

“确有此事。领她进来吧。”

不多时,只见穿着一身织锦圆领的李胜施施然跟在小吏后面走了进来。她的一张满月脸被上好的毛皮簇拥着,看着贵气逼人,倒是显得地官署有些寒酸了。李胜对着柳梓唐行了一礼,柳梓唐示意她请坐。

随后是三两句客套话。

柳梓唐下面的小吏为李胜倒上茶,李胜托起茶碟轻抿一口,笑道:“抱月茶社新上的香兰乌龙,今年大皇女的生辰宴上被圣人夸过一回,如今在两都已经被炒到有价无市。能在柳大人这里喝到,倒是李胜沾光了。”

柳梓唐嘴上道:“这不是因为同钱东家是同乡,本官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也是沾了钱东家的光。”

这事他心里门儿清。辛温平这个皇帝当得可不容易,抱月茶社明面上只有钱放一个东家,实际上有一半儿是辛温平的产业。茶社这些年在辛周四处捐钱,建书院、书馆、养济院、慈幼院、修路修桥修水井……其实捐的是辛温平的私库。

她虽在九五之尊,可终究还是套在枷锁之中。因为是女子,她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和期盼,她太想向世人证明自己——给辛周百姓一个盛世,让史书看见女主天下不是错误的决定。

茶,其实不是什么顶好的茶。但天子一言,可以让这茶身价倍增,成为富人名流争相竞价的精品。于是流出来的钱养活了茶社、茶农,也养活了辛温平的天下大计。其实这些买茶的人中不乏一些权贵,他们未必不知这是圣人的小花招,但都选择了推波助澜。

只是这些民间的富商,就不知其中的关窍了。

“钱东家能在而立之年成为富甲天下的皇商,李胜实在是佩服。”李胜说话时眼角的细纹微微漾开,“不过李胜也知晓,这做买卖的,小富即安容易,大富大贵还是要乘得东风。柳大人和柳大人上面那位,应当才是钱东家的东风吧。”

柳梓唐闻言,不由高看李胜一眼,但嘴上却道:“李东家慎言,本官素来秉公办事,不做那官商勾结的勾当。”

“明人不说暗话,李胜倒底只是个粗人,除了买地,也没和官府做过生意,草民就开门见山吧。”李胜忽然正色道,“实不相瞒,我们李娘子酒的商队这些年也在做海外生意,去岁得了机缘,在天竺结识了几个罗马商人。这些罗马人无一不富可敌国,在我的邀请下,他们有了来杭越两州行商的想法。若是能吸引更多这样的商人前来杭越两州行商,柳大人又何愁扞海塘的资金呢?”

海塘消耗巨大,如今已经不是秘密。但除了一些有心人和潮神的坚定拥趸,更多的百姓还是清楚知晓修筑海塘的重要性。自盐官海塘被毁之后,这些日子也陆续有百姓自发前来官府,说要为海塘捐钱捐力。

柳梓唐没有出声,用指尖轻轻点了点桌子。若是真如李胜说的那样,有大量的海外商人涌入杭州府,那必然会如当年波斯商人进入两都一样,带来大量的资金。抱月茶社就是如此起家的。

而李胜显然是想要这样的东风。

她只是一介商人,外商要想进入杭州的市场,还要柳梓唐这个司徒使点头。而柳梓唐则想知道,李胜坐在他的对面,想要和他谈的条件是什么。

见柳梓唐不开口,李胜接着道:“外商前来杭州,除了资金也会带来货物,如果不加规范,势必会对现有的商户造成冲击,所以需要一个万国商会对他们进行管束。李胜想做这个牵头人,也想做这个商会的会长。”

李胜说着,从怀里摸出一张银票递给柳梓唐:“这是我们李娘子酒捐给海塘的一点绵薄之力。”

柳梓唐看着银票上写着的大大的黄金一百两,想推回去,但是又觉得肉疼。只能咧了咧嘴,横竖做了这个司徒使,他前半辈子的脸都不要了。既然是捐,那就是无偿地给钱,李胜要提什么条件么,他可不会答应。

“商会是商人的民间组织,只要不做乱,我们官府一般不会去管的。”柳梓唐脸上的笑有点僵硬,按在银票上差点将银票推回去的手停在了半路,又将银票拿了起来,顺手递给一旁的小吏,“张顺,李娘子酒给海塘捐银一百两黄金,你一会儿带李东家去走个流程,钱收到库里。”

张顺心里暗想这个李胜算是踢到他们地官署的铁板上了。都说这柳大人除了对冬官署大方,平日里那是个不折不扣的铁公鸡,钱进了地官署的门,就别想轻易地出去。只怕这李娘子的一百两黄金最后真的要去钱塘江里打水漂了。

要知道这修海塘的钱,哪怕是只捐了几文钱,都会被地官署的司簿写在官署外的公示栏上;修海塘的账本和库房都是单开的,每周都要点一次。要是有哪个不长眼的敢贪墨海塘的银子,恐怕会被这位柳大人直接扔到钱塘江里喂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