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和胤禛因为给允礽封王生出来的嫌隙,经过这件事更大了。
胤禛去行宫给太后请安的时候,太上皇避而不见。
母子二人相对而坐,气氛却有些凝重。
太后轻轻叹了口气,说道:“皇帝,本宫知道你最近为允礽和弘皙的事操劳,可你也该多关心关心太上皇。”
胤禛微微皱眉,脸上露出无奈之色:“皇额娘,皇阿玛他可是有意二哥?”
太后道:“允礽是他捧在手心长大的孩子,与你们不同,但是他最终却将皇位给了你,你可知道是为何?”
胤禛微微皱眉,“儿子当初有隆科多、年羹尧、张廷玉等人的襄助,大哥、二哥、老八、老九他们又接连犯错,其他兄弟对皇位的想法不大……”
“就算你说的都是对的,他也没必要禅位。”
太后目光柔和,带着几分追忆,缓缓说道:“当年,你皇阿玛在位时,允礽虽为太子,却行事越发骄纵,渐渐失了民心,也失了圣心。但即便如此,你皇阿玛心中对他仍有舐犊之情,一直期望他能改过自新。可有些事,一旦发生,便再难回头。”
太后接着说道:“你皇阿玛深知,若将皇位传给允礽,恐会动摇国本,让大清江山陷入危机。而你做事沉稳有主见,在诸皇子中脱颖而出。你皇阿玛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将这江山社稷托付给你。”
胤禛愣住了。
太后今日对他说的这番话,可谓是推心置腹了。
他很想相信太上皇是真的觉得他也是个优秀的儿子,可最后还是心存疑虑。
太后轻叹一声:“你皇阿玛向来不善于表达,他虽对你严厉,可心中对你的看重从未减少。这次弘皙之事,他心中有对允礽父子的心疼,但确实也是因为当年弘昶之事疑心你。”
“本宫知道你为难,可你皇阿玛如今心中有气,你若强行处置允礽和弘皙,只会让他更加不满。你不妨先按兵不动,暗中收集证据,等掌握了他们的罪证,再名正言顺地处置,如此一来,你皇阿玛也无话可说。”
胤禛思索片刻,觉得太后所言极是。“皇额娘所言甚是,儿子定当照办。”
太后欣慰地点点头:“如此便好。你身为皇帝,肩上的担子重,凡事都要三思而后行。”
胤禛应下:“儿子记住了。”
-----------------
说是记住了,胤禛却觉得没有必要保持兄友弟恭。
弘昶傻了,弘皙瘸了。
他们之间的仇已经结下了,几乎到了不死不休的程度。
回到养心殿后,胤禛紧急传召张廷玉,养心殿内气氛凝重。
“青海必定要早日平定,如今太上皇对朕误会颇多,只有一场大胜才能让太上皇解除对朕的误会。”
张廷玉道:“皇上,每到天冷的时候,也是那些游牧民族进犯大清的时候,我们每年都是被动抵御,今年筹备已久,又与准噶尔刚刚签订了停战协议,他们此时必然警惕性不强,即便他们打算针对和硕特部,也断然料不到大清会发兵。”
胤禛此前已经给和硕特部联系了,拉藏汗表示了与大清合作的意向。
“皇上,为了让拉藏汗彻底臣服,还是要将大公主早早嫁过去才是。”
胤禛想起了弘晖的请求,暄妍的笑脸,到底是沉默了片刻。
“如今大战在即,等到战事结束,就让暄妍去和亲。”
张廷玉本想劝胤禛早一点,到底是没开口。
-----------------
允禵出征的消息传来,宜修愣神了一下。
她早就知道这次允禵要一起去,可重要之人生死未卜的感觉,她已经体验过两次了。
宜修心情烦躁,不知不觉就逛到了养心殿附近。
苏培盛正巧来帮胤禛办事,看到宜修连忙跪地请安。
“皇后娘娘可是来瞧皇上的?不巧,皇上正在和十四爷说话呢。”
“皇后娘娘有什么话若是方便交代给奴才,奴才稍后就带给皇上。若是不方便,还请娘娘稍后再来。”
宜修与苏培盛打过,这么多年交道了,自然知道这话就是说皇上不方便此时见她。
“那本宫便不在这里待了,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就不用告诉皇上了。”
宜修在宫中漫无目的的乱逛,目光突然停在了一个身影之上。
那是允禵。
自从他与阿依慕成亲,他们已有半年未说过话了。
“皇嫂。”
允禵规规矩矩行了一个礼。
宜修突然想起阿依慕对自己说的,他们并没有发生过什么,心里不禁有点复杂。
似乎她并不该注意这个问题,可是此时再次见到允禵,她又忍不住想起来了。
宜修强行将思绪转到此刻来。
“十四弟此番出征青海,定要小心。”
允禵出生青海的事情在朝堂上是保密的,毕竟不能让罗卜藏丹津发现大清的动向。
不过他听到宜修这个问题,就知道皇上如今已经彻底相信宜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