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观影二十三

每一项我们现在觉得司空寻常的耕作技巧,都是当时的人经过一年年的实验,记录,流传给我们这些后辈最适用的方式。

这些农学生不止自己研究如何改良作物,改良肥料,还把这些技术传授给更多的学生,推广到大晋各处。

也也正是因为对育种的重视,让我们的农民一直都有留存种子的意识,哪怕是有了更适用于种植的新种子,过去的旧种子大家依然好好保存。

我们经常能在不小心挖到古墓的时候能挖出主人储存的种子,这就是千百年来人们对育种意识的重视。】

尽管有一些名词大家现在听的一知半解,但是改良作物、改良肥料这几个字,农耕文明的晋人瞬间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不外乎是让作物变得更好,让肥料变得更肥。

若是农学院的成立是为了这些,那圣天子带着农学生的研究,简直就是利国利民的最大之事!

【圣天子从未立下什么誓言,但他积极发展农学,保护水土的前提下努力扩张耕地,开发种植园来加工糖,通过北边的牧场来大肆养殖牲畜……

在这一系列行为下,我们其实可以窥见他内心从未宣之于口的愿望——让天下晋人不会再被饿死。】

听到这话的晋人,无不心头一震。

天下晋人都不会被饿死。

哪怕是诸学派的先贤,能够想到的美好国度,也不过是社会稳定,没有战争,人与人之间彼此友爱,老有所养,幼有所依人,人皆能识得道理。

从来没有人想过天下人都能吃饱饭,因为这是痴人说梦。

穆王孙等朝廷公卿,本以为自己之前已经从那位陛下的政令之下,见到了他对大晋的构建,窥见了圣天子的雄伟之心,却没想到自己还是浅薄了。

“让天下晋人不会再被饿死……”念着这句话,亲眼见过天灾和饥荒的穆王孙一时竟怔住了。

【我知道很多人可能会说up主在开玩笑,史书上从未有过对圣天子这一方面的记载,连刘德、公孙弘、官重山这些人的记载里也未曾听闻。

但是大家,刘德《随驾笔谈》记载的,昭明二十年,圣天子要给成非出版文集,里头有一首歌颂大晋繁华的赋,被圣生天子删掉了。

圣天子是个基本不怎么夹人作品的大方君王,成非一堆写他的诗赋,各学派对他又夸赞又颇有微词的酸话记录他都不外乎的,为什么他偏偏删掉了成非的那一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你要知道他是非常认可成非才华的,就连成非骂第五家祖先的诗他都允许出版,就因为成非文才过高,骂的也是事实。

而被圣天子删掉的那一篇赋,只是因为成非夸大晋百姓“丰衣足食”。

古代不比我们现代,真正穷苦的人家或许还能靠劳动力勉强能混口饭吃活下去,但他们也是真的衣不蔽体。

在离我们最近的朝代,也就只有拥有不少土地的地主才勉强可以说是过的丰衣足食,而在生产力低下的两千年前,如果说是丰衣足食,最低也是小贵族或者军功起家的新地主。

我们都知道,圣天子眼中,宗室、贵族、官员,和无名无姓的广大黔首,都是他的子民。

显然,圣天子删掉这一段话,只是因为他认为大晋还没有这样美好,成非夸过头了。

如果是普通的帝王,他们是不会介意这样的夸赞。

而从不介意成非写作题材的圣天子,却因为自己没有让大晋达到这个程度,删掉了成非这一篇赋。

那up我认为圣天子有一个让天下晋人都丰衣足食,不被饿死的心愿,是不是很合理?】

合理,太合理了。

晋人不知道后世帝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