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亮相结束,后头也没什么事儿了,就在陈燔决定回家陪老婆的时候,有人又叫住了他。
他下意识的一回头,却是个陌生人,身边还跟着个老外。
“这位是尼基塔·米哈尔科夫,他是一位......”
“导演,电影导演!”陈燔抢答,急忙伸手和人相握。他去卡罗维发利的时候,差点和人有过一面之缘。对方当时的作品也有入围,只是人没去。
这位可是大前辈啊,人是战争戏的大拿、欧洲三大的常客、两次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得主、黑泽明奖拥有者、泽圣人的制裁对象......名号全列出来堪比龙妈的存在。
就连国师他们见了对方也得毕恭毕敬,陈燔可不敢怠慢。
对方身材比陈燔高了近半个头,他用俄罗斯人特有的语速飞快的蹦出各种音节,陈燔只能扭头看翻译。
“米哈尔科夫导演说,恭喜你完成了一部成功的战争电影,相比之下他这次为了七十周年准备的影片就有所逊色,这次是他第二次输给你了......”
这位俄罗斯的导演今年但也为七十周年贡献了一部作品,名为是《战火中的芭蕾》,中俄合拍,他是艺术总监,这次来国内也是参加七十周年的庆典。
说是献礼片,但其实是爱情为主,而且还是中国妹纸和老白男的那种......上映十天就下架,累计票房1200万。
“不能这么说,您那情况不一样......”陈燔也不是帮人说好话,艺术总监么,大多就是借下名号而已。
猫眼上说这电影是三导演,但从访谈上看,另俩都是添头,主创还是八一厂的董导演——对了,这位还是《犬王》摄像师,所以身上也有那条功勋犬的鲜血在。
“米哈尔科夫导演说,不管如何,您是一位优秀的年轻人,商业和文艺属性的平衡把握的很棒......他还说,最喜欢的是您的《斗牛》,而且是中国版的结尾,他觉得有种独特的魅力。”
这特么就尴尬了——《斗牛》当时干掉的正是对方的《十二怒汉》(俄版)......
不管你信不信,我陈燔绝对没有开挂!
人家没给对方颁奖,完全就是因为这部是翻拍的原因。是的,一定就是这个原因......
“米哈尔科夫导演说,有机会的话,十分想和您合作。”
“我能说,现在就有机会吗?”陈燔立马点头,对方和自己“一样”,都是导演、制片、编剧、演员一肩挑的多面手。眼下居然主动送上门了?他十分想对着叫一声塔瓦里希,虽然现在的地图上已经没有了列宁格勒的名字。
“啊?”对方虽然不全是客套,但也没想过这个年轻人这么直白——不是说中国人最委婉了吗?
“我这有个剧本,国内没法拍摄,如果是放在俄罗斯的话倒是正合适......”陈燔一句一句的说着故事梗概,同时观察着对方听完翻译讲话后的神态。
好像......还真挺有戏?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让我们把目光放回《八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