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老爷表态过后,紧接着钱家的管事也站了出来,表示自家愿意认捐五千两。
开玩笑,他们家为何会来这片地界做生意,除了赚钱外,更多的为了配合周煜的工作。
现在周大人既然是开了口,虽然少爷暂且不在,但钱家管事这点觉悟还是有的。
其他乡绅见认捐的金额非但没降下来,还有越涨越高的趋势。
其中一位士绅硬着头皮上前一步,表态道:“李家愿捐八百两,助大人一臂之力。”
“我张家捐六百两,愿为大人一臂之力。”
有了一人开口后,其他人纷纷慷慨解囊,虽不如头两家认捐的那般多,最后认捐的数目亦不在少数。
一顿功夫,周煜便筹集了上万两的捐款,这些钱帛虽不定足够,却是也能给县衙的财政减轻一部分负担。
就在周煜紧锣密鼓地筹备铺设水泥路之际,皇帝再次收到了周修成的折子。
折子上阐述的内容便是周煜先前写给叔父的提议,请求押运粮草前往云城一事。
其实再给皇帝上呈这一封折子时,周修成也是一种试探。
先前折子呈上来这般久,陛下却是按下不发。
陛下究竟有没有意联合漠北,周修成心中总要有个数,毕竟他那小儿至今还留在漠北,如若局势有变,他也好做到心中有数。
在看完折子后,皇帝手中握着这封折子,眉头微皱,陷入了沉思。
先前,周修成曾提议与漠北部落交好,建议封漠北部落的首领为可汗,并准许其设立琊帐,以此联合漠北夹击北戎。
皇帝当时便觉得此计策颇为精妙,但苦于朝廷财政拮据,无钱无粮,实在不宜冒险行事。
他担心一旦计策泄露或执行不当,极有可能引发新的战事,因此一直将此事按下未决。
然而,如今情况已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