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主动要加考

冠绝新汉朝 战袍染血 1065 字 3个月前

伴随着北地草原的纷争落下帷幕,人们的注意力,都慢慢转移到了科举这件事上。

其实坊间还有不少人讨论局面,比如那北遁的柔然去向,以及最近才迟迟送来了一封书信的高句丽王,但比起科举的热度而言,这些都要屈居其下。

毕竟,这事是想要避开都避不开的从并州到平州,几乎每个郡县都在讨论这件事,来往之人,无论是商贾,又或者是路人,乃至四散的流民,都知道了这幽州科举的消息。

尤其是幽静境内,更是街头巷尾皆可听闻。

在这么一股热切的环境中,却有一个群体保持着沉默,那就是遍布三州各地的世家大族,尤其是世代为官的那些大族,更是对此不发一语。

不过,很多人也能明白。

自来为官,虽有举荐之说,但大体上还是沿袭着传承之路,只有那士人、世家之族,才能有诗书传承,想要为学,不被繁杂农事、商贾事牵扯了精力,也唯独是世家这般大户才能为之。

世代传承,有族学为根基,又有那朝中和地方上的官僚同族、同门、同窗为屏障,这才能开启仕途之路。

更不要说,新汉立下九品评价,这人若是想要做官,绝对不是自己一人的事,而是一个大族,一个体系,乃至一方官场共同推动和作用的结果。

为官之人,掌握着权力,可以调动社会资源,反过来反哺家族,给予特权,促进发展,巩固了地位。

这样一个稳固的体系,当然不希望有外来者破坏。

可惜,科举就是摆明了车马要来破坏这种局面的,他将读书为官,从一个大族的事,缩小到了小族、宗族,乃至一个人的事。

按当下的诸多消息来看,很多世家已经注意到,有些孤身来此的书生,居然也具备着参加科举的资格。

这如何能行?

一个人要当官,本来要经过诸多环节的共同作用,结果到了科举这里,哪怕是一个人,只要身家清白,能参加考试,并且中举,就具有了当官的资格,这对世家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已经有些超出底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