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方选改姓,就是要立他为继承人,这事刘定边已经提过多次。
最初可能是试探,但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多半是出自真心。
他打了一辈子仗,不但拼出了几代人的目标,甚至一举封为万户侯,可以说人生已经圆满。
但创业容易守业难,对于政治斗争和军事冲突,刘定边见过的场面多了,他心里很清楚,两个儿子都不是什么大才,指望他们守住现在的家业,确实有点勉强。
现在有方选这个便宜儿子,能力强到可怕,人品也很可靠,如果让他继承侯爵,不但能保住家业,也能惠及子孙,到时候包括刘腾飞和刘仲达的后代,都会得到很好的照顾。
奈何过去踢了几次,方选就是不接受,这次同样起身下拜道:“父侯放心,将来无论腾飞亦或是仲达继承爵位,我都会尽力辅佐,有我在一日,定保奋威侯府繁荣昌盛。”
刘定边叹口气,自知是无法说动方选,只好又问:“那以选儿之见,腾飞与仲达之间,何人可堪大用?”
起初他的继承人一直是刘腾飞,他是嫡长子,脾气能力虽然都差了点,但那会毕竟只是小小一个黄土城镇守将军,刘腾飞是足够胜任的。
现在可不一样了,上万户的的人口土地,又是边境重镇,主官必须内修文治,外立武功,绝非普通人能胜任。
而偏偏最近一段时间,刘仲达展现出了很强的行政能力。
虽说刘定边一直在京城,但是和奋威郡的书信基本上是每天不断的。刘仲达听从方选的建议,每天在信中早请示晚汇报,将自己的成绩一一禀明,也是在向父亲证明自己的能力。
一方面是方选不争功,近期治郡的功劳也就落在刘仲达头上了,加上方选喜欢不拘一格降人才,网罗了以孟元为首的大量读书人,所以奋威郡的治理可谓蒸蒸日上。
这就导致刘定边陷入了犹豫,他不是感情用事的人,立继承人首先要考虑家族利益。
如果让他选,肯定是方选这个便宜儿子最合适,但对方不愿意改姓,就只能从俩亲儿子里挑一个了,但是不管怎么挑,他都得看看方选的态度,只要方选支持,挑谁都能胜任奋威侯的位置。
“自然是以礼法为准,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方选说道。
他的建议很明确,刘腾飞一直是被当成继承人培养的,他是嫡长子,只要没有过错,就不应该改立他人。
当然这只是明面上的说法,实际上他也有自己的考虑,为了让刘定边放心,他细细说了出来。
一方面是为了团结,刘腾飞本就是继承人,突然被换,必然心有不甘,加上本身性格骄纵,将来是绝对不可能服刘仲达管的。
到时候二人又得爆发一番争斗,再像刘闵和他那两个弟弟那样手足相残,那就属实不妙了。
刘仲达则不同,他本就不是继承人,没捞到侯爵的位置,也不会有太大心理落差。而且他虽然能力相对更强,但也只局限于政务能力,并没有任何带兵打仗的经验。
刘腾飞继位后,完全可以继续任用刘仲达,一人在京师权力中心,一人在老家做后盾,二人分工明确,都是为了家族利益,如此才是最合理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