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545 万一…他真坐了天下呢?

葬元 武猎 3275 字 3个月前

“昔年曹孟德言,若无孤,这天下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今日寡人言,寡人在,则断不许这天下将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当然,此等言语,不宜宣扬。寡人说与诸卿,不过聊表寡人之志,望众卿一如既往,勠力同心,恢复中原,再造大唐盛世!”

文天祥等人深深下拜,说道:“必不负君上之望。”

坐在侧位的崔秀宁,看着李洛的神情举止,心道:这男人啊,气场越来越强,越来越像个帝王了。

随后,郑思肖起草了称王诏书,颁发海东,两江,福建,晓谕唐国臣民,唐公在臣民数次恳请下,为了恢复中原,黎民福祉,决定进位唐王。

定于十月一日,举行进位大典。

这道诏书属于预告,告诉臣民李洛准备称王。但真正称王的日子,却是进位大典举行之日。

同一天,李洛仍然以唐国公名义下诏,升国卿廨为政事堂,升各曹为各部,各处为各司。

进位大典的礼仪,交给礼部负责。

从两劝两辞,到预告诏书,再到着令礼部筹办进位大典,每个环节都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显得很是规范肃重。

和萧隐草草称帝完全不同。

李洛准备称王的诏书一下达,最激动的是最早跟他的“老人”。

君上一称王,他们肯定有官升官,有爵进爵啊!

无论是唐国将士,文武百官,还是唐国百姓,得知李洛即将称王的消息,都很是高兴。从军营到官衙,再到街坊村镇,田间地头,到处都在热议李洛称王。

好啊,君上进位大王,唐国就更稳了,百姓们分到的土地,就更有保障了。鞑子要打回来就更难了。

百姓们虽然分到了土地,但唐国其实并没有正式颁布相关法令,主持分田的只是地方官府和驻军,这显然让百姓们不太放心。但民间早有传言,说君上一旦称王,将会效仿北魏隋唐,颁布“均田令”。

所以,百姓们等李洛称王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就连宋国和梁国,也得知李洛称王大典的事。

被设为“行在”的广州皇宫,赵良钤君臣正在议论李洛称王之事。

赵良钤笑吟吟的端坐龙椅上,他的大红龙袍又变得合体了,显然近期心宽了不少,人也恢复了富态。

自从张弘范大败被押到临安处死,得到李洛支援的广州小朝廷趁机收复广东道三十六州县,将原来的元廷官员撤的撤,杀的杀。

在李洛的默认下,后世大半个广东的地盘,以及两百多万人口,就归属了广州小朝廷。经过两个多月的招兵买马,宋军恢复到十几万人,小朝廷也恢复了不少底气。

“诸卿家,李洛虽然兵强马壮,雄踞东南,却不敢称帝,只敢称王。这是否能说,他还是留了归宋的退路?”赵良钤问道。

客家大将罗谡闻言不禁暗自摇头。官家啊,李洛怎么可能会归宋?那是永远不可能的是啊。

王宛说道:“官家,唐国自成一体,李洛自称李唐后裔,又兵强马壮,独霸东南。此等样人,如何会归宋呢?他没有称帝,多半是认为东南一隅,不足以称帝。由此可见,此人野心甚大,也很是隐忍。”

赵良钤的笑容消失不见,神色寡淡的道:“照你的意思,那李洛将来必要对大宋用兵了。”

罗谡忍不住站出来说道:“官家,唐公解广州之围,还赠送我军军器盔甲,与我大宋有恩。眼下鞑子势大,还是要和唐国交好才是。”

他之前以宋使的身份出使唐国,李洛大方的送了一大批盔甲军器,还有军粮,让大宋度过难关,顺利招兵买马。这让他对李洛很是感激。

罗谡话刚落音,承节侍郎汪宗臣就站出来说道:“罗将军,我大宋乃正统,李洛就算不勤王归宋,也应该支援大宋。他援助大宋,那是他的本分,谈何恩义?难道罗将军见了次李洛,就和李洛惺惺相惜了?”

此人与参知政事王宛一样,也是南宋遗臣,度宗朝进士,做过太常丞,曾写诗《嘲贾似道》。

罗谡沉下脸,“汪节郎何出此言?俺与李洛不过一面之缘,只是感佩他慷慨仗义而已。”

参知政事龚行卿出列道:“官家,李洛狼子野心,占了大宋的行在,迟迟不还,这是何道理!如今还要称王,异日必然称帝!大宋应该未雨绸缪,早做打算。臣以为,可以联梁制唐,或者先与鞑子议和,徐缓图之…”

龚行卿也是南宋遗臣,当年曾经官居大理寺卿,后世的金台寺,就是此人参与修建的。

枢密副使王宛,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同为遗臣的邓光荐也赶紧以笏“啪啪”击掌,表示对龚行卿的话很是赞同。

他出列说道:“官家,臣认为,龚相公王相公之言,真乃老成谋国呐。自古邦交,讲究合纵连横,远交近攻。是以我朝才有联金灭辽,联蒙灭金之举。”

“臣以为,唐国虽无辽金之强,却有辽金之近,乃是卧榻之侧。太祖有云,岂容他人鼾睡也。鞑子虽是死敌,然主力大军都在北方,南方元军已经不足为惧,倒是可以议和…以为权宜之计。”

林桂芳实在看不下去了,“龚相公,王相公!蒙元如此势大,怎能说南方不足为惧!难道几十万元军是摆设么!唐国是盟国,起码眼下正是联盟反元之时!怎可和仇敌蒙元再开议和!”

“忽必烈怎么可能容忍大宋?就算假意答应议和,迟早也必灭我大宋!这种亏,大宋可没少吃!想与鞑子相安无事,无异与虎谋皮!”

王宛道:“不谋一世,不谋一时。唐国的确是盟国,可唐国占了东南,还占了临安,那可是大宋故都,焉能听之任之。若能和蒙元议和,再联梁灭唐,收复东南,则我大宋才有实力一统东南,恢复旧疆啊。”

“够了!”林桂芳怒了,他仗着自己是拥护赵良钤起兵的首功之臣,手握兵权,说话毫不客气,“你们这些文人,懂个甚么!整天和某扯皮斗嘴!某忍耐久矣!”

“这军国大事,哪有你们说的那般啰嗦!我等的敌人是谁?蒙元。朋友是谁?唐国。既如此,为何要和敌人议和,对付朋友?天下没这个道理!就算灭了唐国,东南难道鞑子不想要!轮得到你们?荒谬!”

龚行卿和王宛等人气的胡须颤抖,连说:“蛮汉蛮汉!尔知礼乎!”

汪宗臣干脆大声对赵良钤道:“官家!林桂芳当庭辱骂大臣,臣弹劾其跋扈无状!朝廷自有法度,平章军国重事之职何等紧要,焉能交付此人手中!”

赵良钤赶紧说道:“好了,不要争论不休。蒙元岂可相信?唐国便是将来不利于大宋,终究好过蒙元。此事日后再议。今日只说出使唐国祝贺李洛进位之事。”

邓光荐自告奋勇的说道:“官家,臣愿往。”他是礼部尚书,由他出使唐国完全当得起。

“好。”赵良钤点头,“那就辛苦邓卿了。李洛进位典礼之前,一定要赶到临安。”

罗谡道:“官家,臣与李洛有一面之缘,更好说话。臣愿为副使。”

“准。”赵良钤痛快的答应。他也希望罗谡能向李洛要点好处。

比如…粮食。

…………

“哦?李洛要称王?”江陵的大梁皇帝萧隐笑道,“李洛兵强马壮,却不称帝。”萧隐眼睛一眯,却没有多少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