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吴11

孙霸是太子孙和的弟弟。

赤乌五年(公元242年)八月,孙霸受封为鲁王,以尚书仆射是仪兼任鲁王傅。孙权对孙霸的宠爱优厚特异,对他和太子孙和没有厚此薄彼1

最初,孙和孙霸虽各为太子和鲁王,却没有礼仪上的上下之分,在同一宫室中饮食起居。后来群臣议论认为太子藩王应该上下有别。于是为二人各设宫殿和幕僚,孙霸自此开始怨恨孙和。

孙霸积极结交知名人士,曾亲自光临官署与官员亲近。得到全琮次子全寄、吴景之孙吴安、孙辅之孙孙奇、诸葛恪之子诸葛绰、才子杨竺等年轻人的争相依附。鲁王和太子随从互相憎恨诋毁,最终蔓延到朝堂之上。重臣步骘、吕岱、全琮、吕据和孙弘都支持他。

赤乌七年(公元244年),孙权听说孙霸孙和两子不和的消息,禁止他们与官员往来,让他们专心向学。

但孙霸仍然不断暗中多多结交大臣党羽。后来孙和因为王夫人被全公主所诬而致太子地位有危机。孙霸一党更加觊觎太子之位,尤以全寄杨竺为首的鲁王宾客大多邪僻不正,欲借此谋取夺位,中伤孙和和太子一派,望令孙权废孙和而立孙霸,太子一系里与鲁王党争锋相对的往往身死。

赤乌十三年(250年)八月,孙霸因图谋害死孙和而被赐死,其党羽全寄等被诛杀2

历史评价

是仪:臣窃以鲁王天挺懿德,兼资文武。当今之世,宜镇四方,为国藩辅。宣扬德美,广耀威灵,乃国家之良规,海内所瞻望。3

陈寿:“以庶干嫡,奋不遵轨度,固取危亡之道也。”

柏杨:(顾谭)明明是救孙霸先生不死,孙霸先生反怀恨在心。很多事就是这样,当事人只因一念之私——某一个关节上不能突破,遂把拖自己下水的奸人,当成爱我忠我的不二之臣,而把抛给他救生圈的人,当成仇敌。岂止孙霸先生一人而已,岂只夺权斗争而已,史迹斑斑,一幕又一幕,一次复一次,不断重复演出。人类只要有一点点私欲塞住灵性管道,就无法吸取历史教训。”

羊衜:咸谓二宫智达英茂,自正名建号,於今三年,德行内着,美称外昭4

《吴主五子传》:督军使者羊上疏曰:“臣闻古之有天下者,皆先显别适庶,封建子弟,所以尊重祖宗,为国籓表也。二宫拜授,海内称宜,斯乃大吴兴隆之基。顷闻二宫并绝宾客,远近悚然,大小失望。窃从下风,听采众论,咸谓二宫智达英茂,自正名建号,於今三年,德行内着,美称外昭,西北二隅,久所服闻。谓陛下当副顺遐迩所以归德,勤命二宫宾延四远,使异国闻声,思为臣妾。今既未垂意於此,而发明诏,省夺备卫,抑绝宾客,使四方礼敬,不复得通,虽实陛下敦尚古义,欲令二宫专志於学,不复顾虑观听小宜,期於温故博物而已,然非臣下倾企喁喁之至原也。或谓二宫不遵典式,此臣所以寝息不宁。就如所嫌,犹宜补察,密加斟酌,不使远近得容异言。臣惧积疑成谤,久将宣流,而西北二隅,去国不远,异同之语,易以闻达。闻达之日,声论当兴,将谓二宫有不顺之愆,不审陛下何以解之?若无以解异国,则亦无以释境内。境内守疑,异国兴谤,非所以育巍巍,镇社稷也。原陛下早发优诏,使二宫周旋礼命如初,则天清地晏,万国幸甚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5] 《三国志·吴志·刘繇太史慈士燮传》:年四十九卒。后权为子霸纳基女,赐第一区。四时宠赐,与全、张比。基二弟,铄、尚,皆骑都尉。

[6] 流竺尸于江,兄穆以数谏戒竺,得免大辟,犹徙南州。霸赐死后,《三国志 吴主五子传》

孙奋(出生年月日不详- 公元270年),字子扬(唐代《建康实录》误记为子阳),吴大帝孙权第五子,母仲姬1

,其妻袁氏为袁术孙女(袁耀之女)。三国时期吴国宗室、皇子,初封齐王,因擅杀封国属官而被废为庶人,后改封章安侯。

建衡二年(公元270年),孙奋和他的后代全部被孙皓诛死。

人物生平

太元二年(公元252年),孙奋受封齐王,迁居武昌。9

同年,其父吴大帝孙权去世,太子孙亮继位,史称吴废帝。孙亮继位后,太傅诸葛恪掌权。诸葛恪不想让诸王处在长江沿岸的战略要地,就将孙奋转迁到豫章郡。孙奋十分气愤,不服从命令,而且多次越轨法度行事。2

诸葛恪上笺书劝谏孙奋说:“帝王之尊贵,与上天相等位,因此帝王即以天下为家,以父兄为臣,四海之内,都是臣仆。仇人有善行,不能不举用,亲人有恶行,不能不处治,以此承受天命谐理万物,先为国家着想,后替自己打算,此为圣人制定法度,百世不变的道理。从前汉朝初兴,多将子弟封为藩王,及至他们势力过于强大,动辄作出不轨行为,上则危亡社稷,下则骨肉相残,后世以此为戒,认为是最大的忌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