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家小姑打算让勋贵女眷来帮忙绣嫁衣,朱允熥一点意见都没有,不觉得有问题。
这些事情他不会多去在意,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忙。
户部尚书郁新来到了文华殿,这一位也算得上是坐火箭一般的在升迁。
六年前他是一介布衣被征召,授户部度支主事掌内帑。花了三年的时间成为了户部三把手的户部右侍郎,去年擢升为尚书,成为了正二品的文官。
“殿下,臣奉旨斟酌古制减宗室禄米。”郁新递上折子,说道,“还请殿下过目。”
去年朱允炆就藩的时候就自请削减俸禄,随后又有深明大义的晋王朱棡自请削减禄米。所以很多的事情定下来了,宗室藩王的禄米等等都是在下降了。
朱允熥基本满意,现在宗室待遇比起唐宋还是要稍微高一点,但是也不是不能接受。
比如说宗室当中最低等的奉国中尉,也就是米两百石,比起唐朝时多了一百石。
朱允熥现在唯一不满的,就是奉国中尉之后不降等。这也就是所谓的六世孙以及以下了,老朱还是觉得自己的血脉就应该永远享受大明的福泽。
这可不行,朱允熥肯定是要改,不只是改六世孙以下世授奉国中尉,还要改一些宗室不得为官、为商的规矩。要不然到了中后期,这些宗室不能谋生,只能靠朝廷拨的不足额的禄米,那都活不下去。
朱允熥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条理清晰,也遵循陛下旨意、贴合唐宋之规矩,这很好。”
郁新立刻说道,“此乃户部主事夏原吉之功,臣不敢冒领。”
朱允熥愣了一下,下意识的问道,“谁?”
郁新再次说道,“户部主事夏原吉。”
“召。”朱允熥果断说道,一点都不带犹豫,“这人怕是有些才华和本事。”
听到朱允熥这么说,郁新更是积极,“回殿下,夏原吉祖籍江西德兴,是湖南湘阴人。早年丧父、勤奋好学,其母贞节自誓,任衣食训诸孤。十六岁时,便在乡间私塾做教谕,取束修资养家庭。弱冠之年考入县学,充邑痒生。洪武二十三年,会试落地。二十四年入太学,随即被选入宫中书写制诰。”
朱允熥看着郁新,说道,“你很好!主掌户部不出疏漏,慷慨好义、又能怜才荐才。可见汝父母之家风严谨,令礼部追赠汝父母。”
年近五十来岁的郁新立刻跪下,激动不已的叩首,“臣叩谢殿下洪恩!”
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说,能够荫泽子孙,那是一大骄傲。可是如果能够得到当权者赏赐追赠父母,那更是光耀门楣的事情。
大明朝现在基本上都是给那些勋贵的祖辈三代追封,文臣基本上是得不到这样的待遇。
朱允熥笑了笑,说道,“追赠汝父中奉大夫,汝母诰命夫人。令礼部修缮坟茔,建碑立坊。”
郁新感激涕零,不断的叩头。他自认为只是做了臣子的本分,只是举荐良才而已,他真的没有想到得到了这么大的收获。
至于追赠的事情,他一点都不怀疑,虽然这是太孙的旨意。但是送去了礼部之后,任亨泰势必是马不停蹄的安排人去办好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