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一切都在于飞身上

自1983年以来,加里·史密斯一直为《体育画报》工作,可以说是画报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17年来,史密斯平均每年至少为画报撰写四篇长篇人物专题文章。

他有14篇文章入选了《体育画报》的世纪精选,是所有作家里最多的,其中,他在1996年为泰格·伍兹所写的文章,被评为20世纪最佳体育文章。

一直以来,史密斯都是体育界最有影响力的作家。

如果不是因缘巧合地来到西雅图度假,也许他根本没有机会听到于飞的名字,更不会起了现场看比赛的心思。

结果大大出乎史密斯的预料。

单论比赛质量,于飞今天的对手可以说不值一提,但见过无数巨星的史密斯认定了于飞是未来之星。

他决定对这个年轻人进行全方位的持续观察。

正好,他今年还要为《体育画报》写一篇文章,编辑让他自由发挥,他正愁找不到题材。

于飞出现了。

天赋异禀,进步神速;

横空出世,璀璨如星;

亚裔美国人的身份可能是于飞身上最独特的标签,这让他拥有了伍兹式的特殊标签。

同时,他像那些纵横体育界的超级巨星一样,拥有笼罩房间的能力。

这一天,史密斯没有主动上去和于飞打招呼。

比起近距离地接触于飞,他更想看看这个孩子在名人的压力面前是如何表现的。

这也是衡量明星的标准。

大约四年前,纽约高中篮球界同样出现了一个名叫里奇·帕克(RichieParker)的篮球奇才,他本有大好的前途,却在成名之后胡作非为,最终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过(犯了弓虽女干罪),以至于身败名裂,前途尽毁。

史密斯没想到的是,打出了一场漂亮的比赛后,于飞没有急于和那些远道而来的大学教练们聊天。

他甚至没有和人打招呼就走了。

仿佛现场这些人对他根本不重要。

“你好,教练,我是《西雅图时报》的记者,请问我可以采访一下弗莱吗?”

《西雅图时报》?那可是肯特城附近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了。

应付记者的是肯特·梅里迪安高中的助教昆特·狄米欧。

狄米欧告诉记者:“不好意思,弗莱今天不会接受采访,因为他急着回家吃猪排饭。”

没有一个高中明星会拒绝大报纸曝光的机会。

可是,比起增加自己的曝光度,于飞更想赶着回去吃一顿史密斯不知何味的猪排饭。

从于飞的紧迫性,以及他所放弃的事务来看,可以想象他对猪排饭的重视。

然而,狄米欧并没有把话说死,他是个聪明人,“不过,如果你明天有空的话,可以来K-M,也许弗莱会同意跟你做个专访。”

聪明,专访要比赛后采访更加正式与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