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一个多月内,李秀成在上海虹桥,北新径,四江口,三次与淮军决战..........。
可这几次决战,都以太平军大败而归,李秀成在这三次决战当中,手中的精锐竟然被打死一万多人。
李鸿章之所以能快速的锻炼出队伍,是因为他拿下上海财源以后,手头有钱,再加上上海的洋人又多,拿货渠道极其方便,他的淮军一上场就是全新的新式武器。
李秀成在上海的也是精锐,但是他们的武器配备远逊于淮军。
太平军的火力,武器配备程度,跟淮军没法比。
所以在上海战场上,除开战斗开始的两个月,淮军与太平军打的不分胜负以外,最后那几个月基本上都是淮军压着太平军打。
哪怕就算是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亲自督战,哪怕是太平军气势再旺盛,但是他们以凡人的肉体,来对抗外国新式的火器,依旧是不济于事。
.........
李鸿章在上海打了几次胜仗之后,很是得意。
他给自己的老师曾国藩在信中,夸赞外国武器的厉害:
“”西洋舰炮,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精巧,器械之鲜明,队伍之雄辩,除非我中国所能及“”。
“”这让我感到我们大清的武器跟洋人的伪武器实在不能比,我们大清太落后了“”。
..........。
在信中李鸿章无不流露出想向洋人学习机械制造这个想法。
最后李鸿章还劝曾国藩,你们手下的部队也要购置新制武器,才能与时俱进。
李秀成在上海打的一团乱麻,其实从他打上海从最开始的十几万人,本来兵力十分有优势的。
只是李秀成错过了。
那个时候的李鸿章手底下的部队十分生嫩,按照当时那个势头,李秀成完全可以压制住李鸿章。
可还没开打一个月,天王洪秀全要了一部分人去。浙江那边,面对左宗棠的强攻,也被迫调去了一部分人。
到与李鸿章真正决战的时候,部队只剩几万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