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再派兵去上海,恐怕难以调动,大人还是想别的办法吧“”。
...........。
上海官员翼伦他知道曾国藩嫌钱少了,不愿意帮忙。
翼伦他只是个官员,对于出多少钱,他不敢擅自加价,他还需要回去与上海的富商商量,再做决定。
于是翼轮回上海了。
..........。
结果没出几天,在11月10号,上海另外一个人物厉学朝,又来到安庆,还是对曾国藩说同样的话。
反正大致意思就是上海有难,曾大帅请务必帮忙。
不过厉学潮唯一不同的是,他把军费的价格提高到了“”三十五万两“”白银。
记住,这是每月三十五万两白银。
这三十五万两肯定是上海官员以及富商所商量而给出的价格。
说个实话,这三十五万两对于曾国藩来说不少了。
据罗尔纲的(湘军兵志)记载
当时湘军普通士兵每个月的饷银是4.2两。
按照安庆之战后,湘军人数大约已经发展了十万人来计算,也就是说湘军普通士兵一个月的开支就达到了四十二万两。
湘军营官将领的年薪有一千五百两,分摊到每个月平均一百二十两,统领年薪是三千两,分摊到每个月是两百五十两。
而且据记载统计,营官这样的官职,在湘军中达到了五千人。
所以也就是说,湘军每个月的饷应最少要达到六七十万两。
大家会问了,湘军总共才十万人,当官的却高达五千多人,是不是比例太高?数据有假?
其实还真不是。
湘军一直是在战斗中磨练,成长的军队。
底下士兵为什么这么拼命?
第一 他们的工资太高。
第二 士兵们战场上拼命杀敌,就可以立功,立了功就可以升官,升的官工资就变高,所以这是个良性循环。
哪个士兵不愿意拼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