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末日 第91章 高速火化场及会师

未蓝启示录 木三分 5178 字 1个月前

叶天语捂脸。

“也好,我原以为要沿着高速继续向前,从地图上看会与海珠大道过来的车辆交汇并线,清理那条交汇后的主干道可不是三五天能搞定的。”易风仔细看着屏幕上三辆轮式装甲车驶来的路线,再看看车外的道路指示牌和实际路况。

路牌上显示前面有一个在建的环形立交桥,因为尚未通车被蓝色的胶皮给贴住了白字,而路面上有水泥墩子挡住上桥的车道,其实那应该是一条下桥的坡道,易风的车队原本就是逆行。

既然是逆行,就要向前多开一点点,让吊车把水泥墩子挪开,车队这才掉头驶上路口坡道。

等车队上了这座在建未通车的高架桥,前行一段,四周视线顿时开阔不少,周围场景变得一览无余,而远处已经隐隐看到了三辆装甲车的身影。

双方相向而行,速度自然极快,易风他们的车队先一步停下来。

主要是两个宣传干事有些自责,说什么应该坚持在下面车道等着,这样方便拍高速焚烧火化现场的近景。

但现在既然已经上了高架桥,就必须下车去找更好的拍摄机位,要求角度即能拍到下方高速上四处冒烟的灰烬长龙,又能拍到天高云阔的气象万千,两个基地的勇士们在这种大背景下会师,除旧布新、携手向未来。

就这样在宣传干事的坚持下,他俩扛着摄像机就下了车,其他人自然也不好继续呆在装甲车上,也纷纷下车。

接下来,一个把摄像机对准由远及近的装甲车,郑世秋则指挥二班的战士和搜救队、建功队甚至身后的大吊车站位、摆位。叶天语C位居中,站在了队伍最前排。

待前方装甲车行到近前,易风忍不住回头看了看自己身后的负责开路的装甲车。

说是装甲车,其实各自打头的这两辆正式称谓应该都是“轮式装甲突击车”。

问题是按二班长的介绍,海珠片区只有湾仔基地有驻军,有成建制的坦克大炮装甲车,也正是基于此建立起的湾仔幸存者基地,也没听说有其他重装军事力量支援过银湾区。

由此猜测卫星地图上显示的装甲车辆可能是某些有钱或有才的军事发烧友自己高仿制造的车辆模型,毕竟就算很多大型的军事展览上,一些概念武器、概念装备也是这么顶着一副铁壳子就堂而皇之的摆在站台上。

易风本就半信半疑,对面开路的8X8轮式装甲突击车行到眼前,一切顿时明朗了。

VV23型轮式装甲突击车,那门125毫米低后坐力滑膛炮和炮塔顶部12.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却是做不得假,而自己身后那辆同样是轮式装甲突击车,火炮也只是105毫米口径。

宣传干事郑世秋更是个自来熟,扛着摄像机不停打着手势,VV23型轮式装甲突击车真就慢吞吞的向前蹭,最终贴着车道另一侧边沿靠边停车。

三辆装甲车一起停下来,第一辆装甲突击车上没下来人,第二辆运兵车上下来4个全副武装的士兵,看衣着却是特警部队的军装,其他几个则直接是保安服。

几个特警战士快步上前,最前面年龄略大些的是个少尉,率先向叶天语敬礼,叶天语还礼,宣传干事在旁边找角度拍摄,等宣传干事示意拍完,双方脸上开始洋溢着自然的笑容。

“辛苦了,我叫田令军,奉命来接应你们,难怪老远就看到摄像机,原来真是小叶同志带队。”武警军官大约24/5岁左右,圆脸,说话间隐隐有两个浅浅的酒窝,仿佛时刻在微笑,看面相是个好相与的。

“你好,我是叶天语,这是湾仔基地驻军一排的二班长,其他都是我们的战友和队友。”

“你好,我是二班长刁德智,奉命前来支援。”二班长和田令军互相敬礼、握手。二班其他战士也纷纷与来人互道辛苦。

宣传干事完成了自己的工作,易风的车队一分为二,搜救队和建功队集中搭乘的大巴车和校车以及工程车掉头回去协助清理燃烧后的对向道路。

易风四人和二班以及两位宣传干事搭乘三辆装甲车与银湾基地派来的三辆装甲车一同前往银湾基地。

用郑世秋的话讲,这是一个重要的军事题材。

易风和扛着摄像机的郑世秋一起上了田令军的装甲运兵车,而其他人仍然各就各位。配备125毫米炮VV23型轮式装甲突击车已经调头,田令军和易风他们的运兵车排第二辆,第三辆是银湾基地的一辆带伸展臂的装甲吊装车,叶天语她们搭乘的三辆装甲车则跟在后面。

“我们要进行一些采访,如果涉密的请提醒我,以便后期处理,易风也记得提醒我。” 10年军龄的宣传干事郑世秋跟易风挺熟了,非拉着易风一起乘车,易风也想多了解了解情况,顺水推舟。

“请问是为了配合小叶同志的宣传还是其他?”田令军坐在对面反问了一句,顿时让易风和郑世秋两个刮目相看。

“小叶就像一根引线,让人们的目光随着她的脚步能一起看到更多人的奋斗、希望和胜利。”郑世秋说话还是有水平的,用易风与他相互调侃的话讲“遇强则强、遇弱则弱”,赵盾对其评价则比较朴实叫“接地气”,叶天语则喜欢学以致用郑世秋的官方套话叫“与群众打成一片。”

“好的,明白了。”田令军心里有数了。

“那我们就开机进行采访了。”郑世秋捣鼓一阵设备准备开始,易风也开始等着看热闹,结果摄像机镜头先向装甲运兵车内部扫了一圈,易风赶紧向后靠,躲在摄像机后面。

“目前叶天语和她的同伴们已经成功打通了飞鹤大桥,并与银湾基地接应的队伍顺利会师,我们正在银湾基地派来的装甲车上对银湾基地的一些情况进行报道。我们先向银湾基地同志了解一下情况,请问银湾基地是怎样一个基地,如何建立起来的,目前又有多少幸存者?”

“银湾区属于郊区,整体人少地多,农田、鱼塘、山林面积大,大灾难爆发后迅速切断了丧尸聚集爆发输入的金海大桥、飞鹤大桥、海珠大道主大桥、香海大桥、幸福河桥、大杨树河桥、山峰桥、友谊桥、鸡啼桥、鸡鸣山大桥、南门大桥在内的所有11座连通桥,使银湾区的红星镇及机场所在的香山镇整体成为了河道与海岸圈成的孤岛。

又因为海珠机场是很多人的目的地,而机场本身又依山傍海,只要卡住位于山脚与海岸间进出机场的公路,再守住山顶,以机场为中心的银湾基地就慢慢建立起来了。

目前随着机场基地外扩和拯救行动,机场基地聚集了约20万幸存者。另外随着鸡鸣山大桥的恢复,联通了同属于银湾区的金沙镇,那里依托水道隔断以及金沙港码头建立的码头基地尚有5万多幸存者。这样总计大约2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