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男儿当自强

催泪系导演 天下小黑 2278 字 4个月前

同样的也是因为如此,过去的梨园的角儿,哪一个不是打小培养,哪里像现在都是批量生产的。

言归正传。

对于纳兰元述这个角色,吴军其实挺茫然的。

这不,他又来找李易聊角色的事情。

“怎么还搞不明白?”李易笑着问道。

“是啊,头都快想炸了,就是还是有点不太能够理解这个角色。”吴军苦笑着道。

“你说说,你都是怎么理解的?”李易笑着问道。

“首先我知道他在电影里面是一个悲情人物,但是我有些不理解他的想法,在我看来衙门墙上的‘忠勇刚毅’这四个字形容纳兰元述是最适合不过的,虽然论武功可能纳兰元述比黄飞鸿差一点点,但论思维深度,纳兰元述比黄飞鸿高很多,黄飞鸿虽然是主角,但他只是历史中的过客,他武功好顶多只能是一个武将,我看过剧本,黄飞鸿三部曲之中,黄飞鸿始终都没搞清楚什么事革命,他就像一个旧时代到新时代的历史过客,他代表的是华国的普通百姓……

是下场决战前,纳兰元述是拿着火枪出场的,证明他也是维新派,他不但懂外语了解外国新事物,更会懂得洋为中用,如果没有纳兰这姓身份已定,纳兰元述这人物就不会那么悲情了……

我想他应该是忠诚于清廷的,但是他又杀了鹰国领事参赞,这又好像有点

你说纳兰元述,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有人说演员想要演一个角色,通常有三种层次。

第一种也是最浅显的一种,那就是根据剧本走,每一场他这个角色需要什么样的情绪,就表现出什么样的情绪,不需要多想,也不需要去明白角色到底在想什么。

第二种是了解角色的背景,代入到角色之中去演,每一场戏,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跟随着剧情发展的。

第三种却是不止要了解角色的背景设定,同时也要知道他的成长经历,把这个人“真实化”,理解他的想法,思想,他会在遇到什么样的事情的时候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决断。

显然吴军在追求的是最后一种。

所以他才会纠结,因为他有些不明白,纳兰元述在电影里面到底是怎么想的。

李易想了想说道:“他和第一部里面的积善是有所不同的,积善是那个时代最普遍的朝廷官员,他们有着官僚的一切的特点。

可是纳兰元述是不同的。

我们只看到了纳兰元述在镇压白莲教的时候,嘱咐手下小心,不要打伤平民;看到了纳兰元述对外国以华制华的行为的深刻认识;看到了纳兰元述身为一方地方长官镇压起义暴乱的勇武。

纳兰元述在白莲教的事情上,立场有错误,但也不是完全错误。白莲教作为邪教早该被彻底镇压,但是纳兰元述却对白莲教心存仁慈。他没有放任白莲教胡作非为,却也没有把白莲教规整镇压。一方面出于对同胞的爱,一方面出于对外国侵略者的恨。但白莲教所作的一切,可比外国人侵略,还具破坏力了。纳兰元述在这里的立场是不完全正确的,但却是可以理解的。

从这些方面来说,纳兰元述仍是一个守土安民的优秀地方官员。至少在当时那个时代,纳兰元述本身比起很多同时代的官僚来,要正面的多。

但是,这个角色,从剧情的设定来说,他就是一个反派,站在官员的立场上,他有着时代的局限性,这一点无可厚非。

但是后续的剧情里面你应该看到了,他本该更加积极的去营救同文馆的孩子。从职责上来说,纳兰元述身为粤东陆路提督,清廷从一品大员,为粤东省绿营清军最高长官。白莲教徒作乱,他理应维持一省的社会治安,更何况同文馆还是清廷的官办学堂。从能力上来说,他节制七镇总兵,自身又武艺高强,又属封疆大吏朝廷命官。比陆皓东、黄飞鸿等人的条件不知好了多少。可是他不仅没有搭救同文馆学童,最后反而勾结白莲教袭击鹰国领事馆滥杀无辜,让已经脱险的孩子们几乎再度身陷险境。

是不是有些难以理解,他同情白莲教,所以没有一开始并没有对白莲教进行绝对武力上的镇压,后面更是和白莲教勾连。”

吴军点了点头道:“对啊,所以我有些不能理解,这个人物是不是有些太矛盾了?”

李易摇头道:“我们需要知道,纵观纳兰元述的所有决策,无一例外是以维护清王朝政权稳固为最优先考虑。

为了保卫政权,虽然他嘴上说”百姓是他的衣食父母“,可他依然可以不顾百姓死活,拒绝对学童们伸出援手。为了保卫政权,他可以砍掉粤州至关重要的电报线,让粤州成为”死城“。为了保卫政权,他可以勾结白莲教徒袭击领事馆,甚至杀死英国参赞。他对英国参赞说”ThisisChina,notBritain“,可是他心中的China,不过是清王朝的China,与国人已经无关了。

所以他的忠臣,他的一切所作所为,其实只为了一个,那就是他心中的国,是清廷!所以,他所做的一切就不存在所谓的矛盾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