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宝神奴,你又多新狱友了!

大宋神探志 兴霸天 4432 字 2个月前

“长春”目光闪烁:“草民并非元老,‘组织’怎么来的……也不是很清楚!”

“不是很清楚,就是多少清楚一些了?”

狄进淡然道:“无妨!我不需要确切的答案,哪怕只是道听途说,伱也说来听听,真假由我判断!”

“长春”不好拒绝了,他确实不是元老,但在“组织”里也是资深的成员,如果一问三不知,那就显得太假了。

可要在这位三元神探面前瞎编,见识过对方的手段后,他明智地选择了放弃,声音压得更低:“草民听闻,‘组织’似与‘武德司’有些关联……”

狄进眉头微扬:“皇城司的前身?”

“长春”强忍惊惧,点了点头:“是!”

皇城司是宋朝的部门,但追溯源头,应是唐朝中期就存在的武德司。

这个部门最初的工作,是看管皇城武德门的军械所,执掌皇城司的武德使是七品,哪怕唐宋官品珍贵,也仍然是中下层官员。

但到了唐朝后期,武德司逐渐负责起了皇城安保工作;到了后唐时的武德使,已经是位卑权重的人物,武德充沛,威福自我;至后汉,皇帝还依赖武德使诛杀权臣,那个时期的武德使,终于成为了皇帝爪牙,开始牵制宿卫诸将和枢密院。

等到赵匡胤加了衣裳后,将亲信的幕府旧僚,授予武德使之位,遣武德卒潜察远方事,采听明远,每边关之事,纤悉必知,多赖武德司刺探之功。

最终到赵光义继位,将武德司改名,变成了皇城司,职权倒是没什么变化,对内保卫宫城安全,对外刺探敌国情报,不受三衙管辖,是皇帝的亲信。

诚然,纵观历史维度,它和后面明朝的锦衣卫权力没得比,但如果因为这样,就不把皇城司放在眼里,也是没道理的。

对于平民百姓、武官和非进士出身的文臣来说,皇城司依旧是一个恐怖的庞然大物,尤其是太祖和太宗两朝。

之所以记载进士出身的士大夫,将地方上的不法皇城司缉拿问罪,实则恰恰证明了这种例子并不多,才能体现出臣子刚正不阿,不畏皇权的品质来。

“如果‘组织’是武德司分离出来的势力,那宝神奴真真假假的话语里,猜测之言反倒是对的,这个势力原先是宋朝这边的谍探组织!”

“但怎么从谍探类组织,变为一个研究长生,顺带造反的宗教性势力了呢?”

狄进想到这里,直接问道:“武德司当年缉拿过‘组织’的成员么?”

“长春”不想回答,但知道不回答更增嫌疑,唯有强忍心中的颤抖,缓缓地道:“武德司并未这么做过,倒是太宗朝时期的皇城司,对于‘组织’大肆搜捕过!”

狄进道:“因为弥勒教?”

“长春”暗松一口气,连连点头:“是!是!正是那些邪教贼子不安分,遭到了围剿!”

狄进眉头扬起:“这就怪了,既然‘组织’与弥勒教有牵连,早就遭到过围剿,怎么皇城司内部全无‘组织’的记录?”

“长春”的面色唰的一下白了下去。

狄进看着他难掩惊惧之色,再结合“组织”与武德司的牵连,明明围剿过却没有留下任何的记载,对于“组织”可能涉及到的大案,已经了然于胸。

实际上,单从朝堂角度,能够引发巨大风波的事件,就那么几件。

如仁宗朝,有著名的狸猫换太子,实则是官家生母与养母之间的隐性矛盾;如真宗朝,有与辽国和谈的澶渊之盟,有为了稳固政局而全民狂欢的天书降神;而再往前到了太宗朝,若说讳莫如深的头等要案,那就是烛影斧声了……

宋太祖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

烛影斧声的传闻,引发了无数讨论,有许多人觉得就是民间杜撰,由于赵光义名声很差,身上有许多谣言,比如著名的小周后,那个编得更离谱,图文并茂;

但也有许多人觉得无风不起浪,这种奇案真要存在,也只可能是流传于民间,官方不可能有明文记载,要知道后面的宋朝天子可都是太宗一脉,谁会承认自家得位不正?

正因为这种争论,直到千年后,烛影斧声依旧为人津津乐道,毕竟里面夹杂着天子驾崩,兄终弟及,弑君篡位,人伦惨案等种种要素,实在太有看头。

至于确切的答案,早就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可以说其他历史迷雾通过考古,或许有水落石出的机会,这件事则永远不会有真相大白之日了。

但现在,狄进似乎发现了一个突破口。

甚至当年参与者的同伙,很有可能还活着!

可他毫无兴趣。

狄进也很不喜欢赵光义,虽然这位皇帝的能力还是有的,并不能由于高梁河车神等种种外号,就将其水平完全抹杀,但这位二代目实在是最令人不舒服的一位,如果他穿越到太祖朝,会视自身情况,或许趁着天下未定,也参与到逐鹿的行列中,或许会扶持赵匡胤的皇子,加入反对赵光义的阵营里……

可现在是仁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