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陈长安还在为了招工和摩托车的生产情况操心的时候。
一场关于治理海河的会议正在召开着。聂大爷正在会议上据理力争着。
“这河里的淤泥,要不要清理?不清理算什么治理海河?
水库要不要建?不建怎么蓄水?怎么在干旱的时候给田地灌溉?
水库的作用不需要我多说了吧?这海河最多三年就泛滥一次。
糊弄的这里一下,有啥用啊?过不了几年继续泛滥。
这叫治理吗?还不如不治理。要我说既然要治理,就要狠狠地治理。
一次性给他说搞好,不说管一百年,最起码五十年是要有的吧?”
“老聂啊,你别激动,没人说不治理海河。
上面的大领导都发话了。怎么可能不治理呢。
现在有些领导的意思,就是没有了汽车厂的三轮载重摩托车。
原计划的人工不够了。在按照之前的算法,没有了摩托车。
大概需要四十万人,参与治理海河,并且可能更多。
四十万人那是什么概念?你们部门管饭行不行?”
“那就自带干粮吧,海河要治理,国家也提供不了这么多的粮食。
总不能不治理吧。百姓们应该也能理解。这治理海河也是为了以后他们自己不受灾。”
“说的真是容易,刚刚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老百姓手里哪来的余粮?
这不论是挖泥,挖土,还是提土。都是重体力活。
这要是再吃不好,人都要废了。这治理海河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这时间可是按年算的。没有了机械设备,靠人力。
按照治理海河工程计划来看。怕是要干上个三五年了。
你们是准备让这几十万老百姓累死吗?”
“我们可以给给工分的嘛。所有参与海河治理工程的生产队。
按照队伍的完成度和任务,给予工分也算是有了报酬。
至少不算是我可能让农民们白干了。这样农民们也算是有了报酬。”
“给工分有什么用?粮食就那么多。剩下的只能给钱。
这原本没什么问题,但是现在能?有没有钱都买不到粮食。
还是那句话,吃不饱穿不暖,怎么去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