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采风

老张同志乐呵呵的哼着曲儿,拉开抽屉,把茶叶收了进去。

想了想,又觉得不保险,于是蹲下把身后柜子里最下层的文件抽出来,茶叶罐子塞最里面,然后文件回归原位,这才松了口气。

喃喃自语道:

“这下保险了,谁都甭打老子茶叶的主意。”

要是杨庆有在,绝对会送他俩字:出息。

自打杨庆有在文艺界出名后,张元冬这个万年不受重视的小主任再次翻红,京城本地的文工团把主意都打到了他身上。

不是不想直接找杨庆有,而是他们摸不清杨庆有的性子。

搞文艺的, 没几个好脾气。

与其直接找当事人,不如找他领导牵线,话怎么都好说不是。

为此,张元冬最近没少蹭饭局。

老脸也越来越红润。

丫也是打太极的好手,饭照吃,酒照喝,话从来不乱许,顶多牵牵线,杨庆有不点头,他从来不强压。

杨庆有也犯愁。

妈的,肚子里的存货有限,电脑都倒腾出来翻了无数遍了,曲库也没见有多大增长。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水货永远成不了真货,是到了该溜的时候了。

否则眼下是痛快了,可掏空家底后呢?

江郎才尽?

那不扯淡嘛!

到时领导挥舞着政治大棒砸下来怎么办?

他们可不管你水不水,人家只要结果,不管过程。

溜,抓紧溜。

念到此处,杨庆有糊弄着写了首当年军训时,饭前经常嚎的军歌,把张元冬打发后,便立马打申请去一线。

说是一线艰苦,还有比建设兵团更艰苦的吗?

文工团最常来的地儿就是这。

在四月初的一个周二,杨庆有和孔波背着行囊,扛着乐器,揣着干粮,稀里糊涂的就上了火车。

前脚找团里问清歌舞团现在的位置,哥俩后脚就买了火车票。

不敢耽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