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5【不打自招】

九锡 上汤豆苗 1616 字 3个月前

“李卿如何看待这桩刺驾大案?”

李宗本很自然地换了称呼,这是非常明显的示恩之意。

李适之心领神会,眼中多了几分热切,答道:“回陛下,臣斗胆直言,此案理应由三法司会审。”

这是其父李道彦在百官面前的进谏之言,他此刻私下里重复一遍显然不是拾人牙慧,而是真心这般认为。

李宗本略显好奇地问道:“莫非你觉得陆沉的能力不足以查明真相?”

“山阳郡公有这样的能力。”

李适之没有否认,平静地说道:“只是臣认为他乃武勋亲贵,同时又手握重兵,委实不宜插手朝廷的具体政务。陛下,山阳郡公对大齐的忠心日月可鉴,然则朝廷的大多数规矩都是因为前人血泪教训而定。文臣不得干涉军务,这是防止军中不稳,避免武将地位过低从而削弱军队的实力。武勋不得插手政务,这是防止内外勾结,出现那种无法压制的权臣,以免权柄失衡危及皇权。”

李宗本微微颔首。

李适之继续说道:“陛下金口玉言,既然已经当众赐予山阳郡公查案之权,此事不好再做变更。为朝堂安稳之大局,往后陛下不妨采纳家父的建言。”

李宗本对他的态度很满意。

虽说方才他以礼部尚书之职相引,李适之并未被权柄蒙蔽双眼,依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态度,这一点在李宗本看来非常重要。

通过和李宗简的谈话,他已经确认面前的中年官员不甘平庸。

他不觉得这是一件坏事,没有雄心壮志的人注定会庸碌无为,但如果李适之表现得太过谄媚,缺少一位能臣必须具备的品格和眼界,这样的人同样难堪大用。

李宗本不需要一个徒有家世背景的应声虫,他要的是一把真正足够锋利的刀。

这把刀要能帮他破开阻碍,帮他完成对朝堂势力格局的调整。

今天只是一场较为简单的考量,好在结果还算不错。

一念及此,李宗本温言道:“朕年轻识浅,正需要李卿这样的忠耿之臣时常进谏,往后卿可时常入宫帮朕参详国事。”

“臣谢过陛下器重,必当尽心竭力,不敢稍有懈怠。”

李适之听出天子的言外之意,旋即行礼告退。

离开皇宫,回到李氏大宅,天色阴沉已近黄昏。

细雨止歇,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

李适之先去锦麟堂向老父请安,只说天子召他入宫问了一些关于国丧的事情,随后便回到东苑书房。

临窗而坐,这位礼部左侍郎望着窗外的碧绿青翠,缓缓端起茶盏,品味着香茗的隽永芬芳。

他在宫中表现得几近无可挑剔,此刻脸上才浮现一抹疑惑。

其实他并不想过早卷入朝堂争斗,只要李道彦一天没有乞骸骨,他就可以凭借左相长子和锦麟李氏未来家主的双重身份,好整以暇地旁观那些风起云涌。

在他的计划里,等老父亲乞骸骨之后,才是他真正涉足各种风波的时机。

从踏入官场那一天开始,李适之就已经习惯这种无为之道,这些年他私下里只做过寥寥几件事,譬如以非常隐蔽的手段挑动三皇子争储,亦或是推动那四家门阀走上叛逆之路,以及很巧妙地对侯玉施加影响,让他不顾一切地往上爬。

大抵而言,包括李道彦本人在内,这世上没人能摸透李适之内心的真实想法,因为他在漫长的岁月里出手的次数极少,从始至终都隐藏在水面之下,即便出手也会小心谨慎地绕上很多个弯。

更关键的是,李道彦的光芒实在太过耀眼,旁人就算能察觉到李适之的能力和手腕都不弱,也不会绕过李道彦去盯着他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