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金川滔滔不绝地介绍着,陈阳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眼神却没有离开过手中的明宣德青花镂空花卉海浪纹花熏。他能感受到,这件瓷器沉甸甸的,仿佛握着一块历史的碎片。宣德年间的瓷器,那可是盛世辉煌的象征,多少收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品!
脑海中浮现出明人张应文在《清秘藏》中对宣德窑器的赞誉:「我朝宣庙窑器,质料细厚,隐隐橘皮纹起,冰裂鳝血纹者,几与官、汝窑敌。即暗花者、红花者、青花者,皆发古未有,为一代绝品」。这段文字他早已烂熟于心,如今亲眼见到实物,更觉字字珠玑,毫不夸张。
眼前这件花熏,构图设计巧夺天工,繁复的纹饰却丝毫不显凌乱,反而层次分明,清晰可见,可见匠人技艺之精湛。镂空工艺的运用,更是锦上添花,令这件花熏显得更加精致华美。
镂空细节
然而,陈阳深知,这种镂雕工艺在明代官窑中虽然备受推崇,但烧造难度极高,稍有不慎便会导致器物开裂变形,成为废品,是当时窑业的一大难题。
他回想起曾在史书中读到过,万历皇帝酷爱这类镂空装饰的瓷器,为此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据《明神宗实录》记载:三月己亥“工科都给事中王敬民极言瓷器烧造之苦,玲珑奇巧之难。得旨,棋盘、屏风减半烧造。”大概意思就是说,万历十二年(1584)三月,工科都给事中王敬民上奏,陈述了瓷器烧造之苦,尤其是镂空工艺的繁琐复杂,请求皇帝下令减少烧造。
顶部
万历皇帝最终同意了王敬民的请求,下旨将棋盘、屏风等器物的烧造量减半,以便集中精力烧造他钟爱的镂空瓷器。由此可见,宣德皇帝对这类器物的喜爱程度,以及其背后所代表的工艺水平和文化价值。
镂空制作,一直是明清两代制瓷业的核心技术,即使是技艺精湛的官窑工匠,也无法保证每次烧造都能完美成功。为了降低成本,他们不得不减少烧造数量,以求精益求精。
而陈阳手中这件花熏,器型周正,没有丝毫变形,雕琢精细,玲珑剔透,繁密的花纹聚集在一起,却毫无杂乱之感,堪称鬼斧神工。
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