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恪清发现都没用他发言,那些民企的代表就把一些党政官员说服了。
他们明显准备的很充分,有各种数据,还有许多实证,让大家觉得这个不做会一直落后。
可以不需要扶持资金,但应该有政策导向。
可是到了第二个大力发展芯片产业的时候,这些做互联网的民企代表说不过那些党政代表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们已经投建了晶圆厂,请来了国际上顶尖的专家,可想要绕开别人的专利太难了,投入的成本极高,远不如从别人那里直接购买。”
“所以我们只需要保持能够研发,让对方觉得我们在努力,之后继续购买就行了。”
如果不投建晶圆厂肯定不行,那样别人肯定会涨价,现在有,还能生产一些低端的芯片,做技术储备,这不就行了?
之前上头也不是没大力发展过芯片产业,可结果是让一些人给忽悠了,完全浪费了大笔的钱财。
能花很少的钱就买回来,何必花更多的钱去研发,让那些人去做其他行业不也可以吗?
又或者派更多的人去国外的芯片企业工作、学习,将来回来发展国内的芯片产业,无非就是十几年的时间而已,眼光要长远嘛。
张恪清只是很冷静的看着大家:“各位知道现在各种电子设备都需要芯片吧?现在市场上所有顶尖的电子设备芯片,都是国外生产的,以漂亮国为首,加上南韩和霓虹等地方。”
“之前我们有许多急需的尖端设备,但国外进行技术封锁,根本不卖给我们,那各位有想过这时候芯片对我们进行封锁的后果吗?”
“刚才的人工智能发展会受限,通信产业会受限,整个IT产业受限,甚至包括我们的军工产业、国防产业也会受限,那时候再发展还来得及吗?”
“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提前对他们可能到来的卡脖子做好准备,如此在事情真正发生时,才能从容应对。”
有人反驳道:“恪清同志,你说的简单,可要花多少年,又要花多少钱?如果他们现在就做技术封锁,我们怎么应对?”
张恪清自信的说道:“其实现在就有解决技术封锁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