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开展工作之前

首辅 煌煌华夏 1334 字 2个月前

曹大为想破了脑袋也不可能想到,陆远,可不是个‘年轻人’。

-----------------

所谓县衙,其实就相当于陆远‘家’的前厅,县衙是一个占地极广的综合一体化政务主体建筑,具体的面积用后世数据来说,就是前后约一百八十米,东西约一百二十米。

占地面积两万多平米,屋舍两百三十间之多!

县衙被一分为二,前衙后宅,中间以宅门为分线,后宅就是陆远这个知县住的地方,而前衙便是衙门。

正对着宅门便是衙门大堂,左右为县令接待上级官员和当地士绅的赞政厅,出了正堂,左右以此排开两列皂房,是皂班衙差当值的地方,两列皂房后则是县衙六房的办公所在。

六房:吏、户、礼、兵、刑、工,对应中央的六部。

除此之外,县衙还有县丞、主簿、典史、教谕各自办公的公事房,有宾兴舍、义勇舍、军粮税粮库以及监狱!

监狱也属于县衙整体建筑的一部分。

另外明代县衙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自正堂往南穿过仪门后,东侧立着一个土地祠。

如果说监狱是关犯人的地方,那这个土地祠就是官员的‘处刑室兼展览馆’。

洪武六年,明太祖朱元璋颁定大诰,贪墨白银六十两以上者,在土地祠剥皮实草,其尸体就要悬挂在土地祠外,如此后继官员就能每天看到了。

心灵震慑力直接拉满。

在县衙这一级政权中,拥有官员身份的并不多,除了陆远这个知县外,只有县丞、主簿两个人,余者皆为吏。

这里县丞、主簿属于佐二官,知县的副手,明朝的县丞大多都是治安长官,负责城内巡捕、缉盗工作,偶尔也会替知县处理一些狱讼。

而主簿并非严格意义上管理文书工作的主官,明代县一级主簿根据不同县的实际情况设立不同的主簿。

比如治农主簿这就很好理解,管理农业方面的。

治水主簿,修大堤防洪。

城防主簿,边地县常设,防外敌入侵劫掠的。

典史才是真正意义上管理全县文书收发工作的官员,工作性质类似于后世县一级政府办公室主任,不过因为典史同时还要兼任管理县里监狱的工作,因此又被称为典狱官。

典史不入品轶,为一县胥吏之首。

由上级铨选任命,明朝官方称呼作吏员,是介乎于官和吏之间的这么一个身份,因为不入流故而不能称之为官,可任命权又在上级衙门,知县衙门不可自行任命因而也非寻常小吏,是故叫做吏员。

教谕就很好理解了,教育局长,管一县教育的发展和有功名在身学子的学籍。

典史和教谕都没有品轶,但不代表没俸禄,他们都有俸禄,朝廷亲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