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静公主听到沐泽所言,脸上立刻绽放出欣喜若狂的笑容,常静公主如一只欢快的小鸟般朝着沐泽连连道谢。然而,就在众人的目光纷纷移向他处之际,当周围再无旁人关注之时,常静公主那明亮的眼眸深处却悄然掠过一丝与她年纪极不相称的深沉和成熟。
常静公主的生母位份低微,且此生恐怕再也无望晋升。这背后隐藏着一段令人唏嘘不已的往事:原来,常静公主的母亲曾是当今圣上一母同胞的亲弟弟的遗孀。想当年,圣上还有个自幼便体弱多病的胞弟,那时太后尚不得先帝宠爱,以至于这位皇子未能获得周全的照料。
待到其十六岁时,病情骤然加重,危在旦夕。太后心急如焚之下竟病急乱投医,想出了让皇子娶妻冲喜这般法子。
为此,太后甚至遭受了先帝的严厉斥责。说来也奇,不知究竟是这冲喜之法果真奏效,还是仅仅只是回光返照罢了,自那位皇子迎娶新妇之后,他的病症竟然当真有所好转,最终苏醒过来。
只可惜好景不长,短短一年过后,这位皇子终究还是撒手人寰。
如此一来,那位原本满心欢喜嫁入皇室的女子瞬间沦为寡妇,其境遇着实令人同情。毕竟,身为皇家的寡妇,可比寻常百姓家的寡妇更为凄惨。
在民间,普通老百姓家里若是有寡妇想要改嫁,条件倒也不算苛刻。只要其原来的夫家点头同意放人,亦或是女方的娘家人能够将当初男方下的聘礼退还,那么便可以顺利地把自家女儿接回。
而且一般来说,寡妇的娘家往往都会心甘情愿地选择退回部分聘礼并将领回自家闺女,毕竟这样一来,他们既不需要全额退还夫家所下的聘礼,同时还能将女儿带回家后重新择婿出嫁,并再次收取一笔不菲的聘礼钱。
然而,如果寡妇的娘家不愿意退还聘礼并领回女儿,夫家对此其实同样喜闻乐见。这是由于夫家完全有权自行做主将这位寡妇另行婚配他人从而获取一份新的聘礼收入;再不济,夫家也大可以安排寡妇嫁给自家其他的兄弟。
话说当年,皇帝的亲弟弟不幸离世之后,先帝出于维护皇室声誉的考虑,特别责令太后务必妥善处理好那位被用来给皇子冲喜的女子,绝对不允许此事有损于皇家颜面。
彼时的太后本身就在宫中本就不得宠,加之此前因操办皇子娶妻冲喜一事遭到先帝严厉斥责,所以她哪敢对先帝的旨意有半分违抗?故而太后当机立断,下令让当时还是皇子的现任皇帝将那名女子接入府中,收为贵妾。
当皇帝终于成功登上那至高无上的大位之后,曾经在他还是皇子时期就陪伴左右的妻妾们纷纷获得了令人瞩目的高位份。然而,在这一片荣宠之中,却唯有常静公主的母妃未能享受到这般待遇。
其实,皇帝的心中始终对那事耿耿于怀。常静公主的母妃在过去是他亲弟弟的妻子!这种复杂而尴尬的关系使得皇帝觉得,如果过分宠爱这位曾经属于自己弟弟的女人,必定会招来众人的非议与指责。于是乎,他选择了对常静公主的母妃冷漠相待。
不过,常静公主的母妃绝非愚笨之人。她深知以自己如今这般特殊的身份,想要获得皇帝的宠爱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既然无法改变现状,那么她决定另辟蹊径——将全部的心思都倾注到太后的身上,全心全意地侍奉太后,以期能够在这深宫内院之中谋得一线生机。
皇帝向来对太后极为孝顺。当皇帝看到常静公主的母妃如此通情达理、识大体,不仅没有因为不受宠而心生怨怼,反而尽心尽力地照顾太后之时,皇帝的态度也渐渐有所缓和,对她偶尔也会露出几分和颜悦色之色。就这样,在这微妙的氛围之下,常静公主诞生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常静公主逐渐懂事长大。而她的母妃则趁着这个时机,将她们母女俩所处的艰难境地一五一十地告诉给了女儿。
从那时起,常静公主便明白了一个道理:在父皇那里,自己是绝无可能得到比其他公主更多的宠爱的。若想要引起父皇的关注,甚至只是让父皇多瞧上自己一眼,那就必须得好好对待皇祖母才行。
……
醉红尘,靖王的专属房间。此刻,靖王正一脸严肃地对铁铮嘱咐着:“你且在这外头好生看着,一旦瞧见伯爵府的人前来送苹果,即刻禀报于本王,不得有丝毫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