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鲁成公(三)

王朝的腐朽 立日耳 970 字 1个月前

鲁成公七年,即公元前五八四年,春季,郊祭没有举行,却依旧举行了望祭,不符合礼法。

吴国攻打郯国,郯国与吴国讲和。

季文子听闻之后就表示,中原的诸侯不能威慑蛮夷(季文子所谓蛮夷,当以地域区分),而让蛮夷前来进攻,却没有人对此感到担忧,这是因为没有好的国君。

《诗经》说‘不吊昊天,乱靡有定’,意思是不被上天怜悯,祸乱至今没有平定,原文出自《诗经·小雅·节南山之什·节南山》。

这里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上位者不知道怜悯,那么还有谁会不受祸乱呢?我们很快就会灭亡了吧。

《左传》认为像季文子这样知道警惕和畏惧,就不会灭亡。

夏季,曹宣公前来鲁国朝见鲁成公。

秋季,楚国公子婴齐攻打郑国。

鲁成公与晋景公、齐顷公、宋共公、卫定公、曹宣公、莒渠丘公、邾定公、杞桓公会见,一起出兵救援郑国,楚国不敌。

八月,诸侯在马陵(卫邑,今河北大名东南)结盟,这是为了重温虫牢之盟的友好,同时也是应为莒国的顺服。

这一年,因为巫臣的原因,吴国开始在东南崛起。

鲁成公八年,即公元前五八三年,晋景公派遣晋国大夫韩穿出使鲁国,谈到汶阳之田时,希望鲁国将汶阳之田归还给齐国。

季文子为他践行之时,私下里对韩穿表示,大国处理诸侯间的事务适宜,凭借这个才当上盟主,因此诸侯感念其德,又畏惧他来讨伐,不敢有二心。说起汶阳的田地,那原本是属于我国的,后来对齐国用兵,晋国命令齐国将它归还给了我国,可现在却又有了不同的命令,说,‘归还给齐国’。信用是来推行道义的,道义是来完成命令的,这都是小国盼望而怀念的。如果信用不被得知,道义无法树立,四方的诸侯,谁能够不涣散瓦解呢?

《诗经》说,‘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意思是女子没有什么过错,但男子的行为却前后不一,男人的爱情是没有标准的,他的感情一变再变。原文出自《诗经·国风·卫风·氓》。

七年之中,说还回来就还回来,说夺走就夺走,前后不一还有比这个更严重的吗?一个男子如此,尚且会失去配偶,更何况是诸侯的霸主呢?诸侯霸主应该用德行来威服诸侯,如果前后不一的话,又怎么得到诸侯长久的拥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