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凯会意。
这位皇帝爷,哪里是肯遵循礼制的人?
不过这时候,站在太子朱标身边的朱棡笑道:“陶尚书,礼制虽好,却也有不合时宜之处,这秋收大典本就是农事。”
“举办的目的也是为了祭祀神农,亲和百姓。让大明亿兆百姓知道,皇帝也在关心农事,在乎百姓吃饱穿暖。”
“若是着礼服,那未免过于高高在上!这和我大明天子亲民善政的理念不符合。”
“况且,若是开创了礼制先河,为万民敬仰,那陶尚书岂不是也可在史书留名?后世人之人身着素衣,劳作于田间地头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想到洪武年有您这一位开明善解,为国为民的礼部尚书?”
一番话说完,陶凯脸色有些惊诧的同时,挂满了惊喜之色。
史书留名,乃是文臣毕生所追求。
站在上面的朱元璋插着腰,看了一眼马皇后,不解道:“这小子现在怎么油嘴滑舌的?说话一套套的,一股子酸儒气。”
马皇后嗔怪一声:“说什么呢。”
陶凯回过神来,刚想说话,却不料晋王殿下紧接着又出列躬身道:“儿臣为大明贺,为天下贺!大明有父皇如此明君,以身作则,百姓必将感召圣恩。”
“古来君王,越是贤者,越要重视春秋之典。”
“而父皇登基以来,年年秋收亲力亲为,如此之举,实乃百姓之福,大明之福!”
这话把老朱都夸得有点脸热了。
老朱有些不自然的摸了摸脸,不免产生了一点怀疑之色。
自己,真的有这么好?
不过一想,自己儿子肯定不会撒谎,看来自己确实是一代明君!远超唐宗汉祖。
在自我麻痹上面,老朱日渐精进。
“行了,别扯犊子了,都这个点儿了,赶紧去地里干活。”
“在寻常百姓家,这个点还没去地里干活的,那都是懒汉。”朱元璋哈哈大笑着,牵着马皇后的手带着百官走出了奉天殿。
御辇很是豪华,朱元璋和马皇后坐在御辇上,朱棡和一众皇子则是跟在后面骑马。
“老三,你锦衣卫近来名声不小啊。”
这时候朱樉笑意盈盈的道。
朱棡笑了笑:“怎么,二哥也要来锦衣卫玩玩?”
“别,我就算了。”朱樉赶紧拒绝:“别人都说锦衣卫都是一群疯狗,主子说话就要咬人,我可不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