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宫里宫外(圩一)板荡识诚臣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275 字 7天前

三眼和尚指的便是曾经当过和尚的朱元章,马则代指蒙古人,因为蒙古人常称自己为马上民族,“弄瞎马”指蒙古人快完了。话说这里,造谣者意欲何在便也显而易见了。

从以上谣言传播的两种方式不难看出,巫师和农民军可谓是古代谣言传播的两大主力人群,而除了这二者以外,还有民间百姓和皇帝——或者说当权者。

这里头的道理其实很简单,自董仲舒后,中国古人深信“天人感应”说,由于不了解自然规律,每当有自然灾害来临时,他们有些甚至会将其归咎为上天对自己的惩罚,而从中孕育而出的谣言也就不胫而走。

小主,

比如元朝至正十四年,南方地区下起了罕见的大雨,这场大雨竟然持续了80多天,造成了巨大的洪涝和饥荒。此时突然有谣言说潜藏在地底下的龙趁着这场大雨纷纷钻了出来,而且数目极多,它们是老天爷派来收拾地面上的人的。

就这么一条谣言,竟然使当时很多博学多才、阅历丰富的人也对此深信不疑。

朱翊钧本人也经历过一次着名的谣言,不过这话多少有点不准确,因为这则谣言实际上发生在他爹隆庆帝在位时。

隆庆元年,大明民间一度流传着朝廷要到江南采选秀女进宫的谣言,一直到第二年,谣言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变本加厉,甚至说寡妇必须要伴送秀女入京。

一时间,不论富贵人家还是贫苦人家,凡是家中有适龄女子的,不问贫富贵贱,一语成婚。后来据《紫桃轩杂录》记载,有户人家找了匠人为自己的女儿缝制嫁衣,当嫁衣做好,准备成婚的时候,却发现女婿已被别的人家抢去婚配了。

无奈之下,这户人家居然干脆就将女儿许配给这位匠人。可见当时民间有女儿的家庭急于让女儿完婚到了何等地步。

除了这些适龄女子外,就连寡妇也是纷纷嫁人,彼时有句诗是这么描述的:“堪笑一班贞节妇,也随飞诏去风流。”然而最后事实证明,这些都只不过是空穴来风,可惜知道真相的人们早就为时已晚,许多女孩嫁了人才知道对方的年龄比自己大出很多,也有一些嫁给了不靠谱的丈夫,甚至后来被卖身青楼,真是让人不胜唏嘘。

至于皇帝造谣,这个大家都很熟悉了。什么刘邦的母亲在湖边做梦梦到与神仙交合,因而生下了刘邦;前赵开国皇帝刘渊向世人宣称自己是太阳精之子,号称刘邦第二;朱元章的母亲陈氏怀朱元章的时候,有天夜里梦到一位神仙给了一颗仙丹让她服下去,到朱元章出生的时候,屋里遍布红光,邻里以为发生了火灾,纷纷赶来救火……这都是耳熟能详的皇帝自我造谣。

那么,当谣言四起的时候,当政者又是采取什么措施来治理的呢?就如刚才王家屏所言,“历代治谣之法无外乎数种”。

首先便是通过严刑峻法打击制造和散布谣言者。比如西周厉王时期,厉王找到卫国的巫师去监听群众,如发现有不利言语,则把他们杀掉——这便是王家屏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典故来历。而秦朝时,秦始皇也曾下令:“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谣言诽谤者族诛。”

不过这种处置刚才王家屏也评价过了:“最是无用甚至有害的。”

事实上,中国历朝历代在社会安定时,对谣言的处置都会稍有放松,“广开言路”成了最通常的做法。

比如汉文帝即位后,对朝政加以整治,就下诏废除了诽谤妖言罪。他还在诏书中特意解释,说朝廷设置有进善言的旌幡和议论是非、指责过失的木牌,其作用就是让进谏者畅所欲言,讨论治国平天下的事。

然而现在的法律却规定议论是非会被当做传播荒诞不经的言论,并以此治罪,这会使得群臣无法将心里的话说出来,皇帝也不知道自己的过失,这是不可取的,因此他要废除这一条规定。

另外,汉文帝还在诏书中针对百姓解释说百姓有时互相邀约集结诅咒皇上,官吏认为这是大逆不道;倘若他还有别的言论,官吏又认为他在诽谤。然而汉文帝认为,这只是因为小民的无知,因为无知而被判死刑,他认为这很不可取。

到了诏书末尾,汉文帝还特别强调“自今以来,有犯此者,勿听治”,即对他们不予治罪。可以说,汉文帝的陵寝连绿林赤眉都不敢去挖,那的确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