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4章 阴云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428 字 7天前

由于战场逼仄,前排骑兵的身后也有蒙古骑兵远距离攒射,但不能形成的集中火力齐射的零星箭矢显然不足以造成空心方阵的崩溃,因此外喀尔喀部立刻陷入泥沼之中。

眼看着局势要坏,蒙古联军后方响起全军进攻的号角和雷雷鼓声,不顾一切飞奔而来的传令兵更是明白无误地喊出来自图们大汗的命令:“阿巴岱赛音可汗,不要管空心方阵,你部直接向前继续进攻,空心方阵交给大汗处置!”

得到命令的阿巴岱赛音汗不知出于何等考虑,丝毫不加犹豫地遵命行事了,带领外喀尔喀骑兵顶着四面八方射来的枪林弹雨冲过了“八门金锁阵”,直接杀向萧如薰三道防线的第二道:科尔沁及满洲三部防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与京华骑丁的八个空心方阵不同,科尔沁人肯定不会由骑转步,甚至叶赫等满洲三部也不肯这样做。对于科尔沁与叶赫来说,由骑转步明显是扬短避长、得不偿失。

哈达的孟格布禄认为使用骑兵更能彰显哈达部依旧强盛,也不肯换成步兵作战,何况他还不大放心将战马交给萧如薰的中军代为照管,自然也就保持骑兵态势。

至于出兵仅仅数百人的建州右卫,既然身边比自己力量庞大数倍的“盟友”们都保持了骑兵,他们就算换成步兵也没有意义,因此同样保持了骑兵状态。

这中间一层防线兵力十分充足,总数接近三万,光科尔沁就有将近两万骑,按理说实力是超过已经部分受创的外喀尔喀部。然而此刻外喀尔喀部是从防线的一面进攻,而明满蒙联军设防却有三面,直接导致双方接触的一面反而是外喀尔喀部拥有微弱兵力优势。

此时明军第二层防线的东线分作两部兵力,一部是哈达部的三千人在北,另一部是科尔沁的六千余人在南。而如果从两方负责的防线长度来说,这个“东线”可以分作三份,北部三分之一归哈达部防御,中、南三分之二归科尔沁部防御。

阿巴岱赛音汗的选择没有什么特殊,他稍稍收拢“穿插”过京华“八门金锁空心方阵”的部下,直接发动了针对二层防御圈中部的攻击。

不过科尔沁人也没有傻乎乎地等着对方进攻,同样作为专业的骑兵,他们实际上还抢先了一些对外喀尔喀部进攻。不过近期以来形成的某种心态让他们的进攻相比外喀尔喀部而言显得有些投鼠忌器——他们担心在这种情况下射箭可能波及外圈防线内侧的京华骑丁。

深知京华东家得罪不起的科尔沁人选择放弃射箭,直接上去弯刀对弯刀。此时双方的距离实在过于接近,根本无法有序的搞慢跑、小跑、提速、冲击这一套,所以冲阵什么的完全名不副实,只能打成骑兵混战了。

本质上来讲,熟悉骑兵战的人没有一个愿意打骑兵混战,但战争这种事很多时候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变化,当事情已经发生,双方都只能被迫接受。

与此同时,察哈尔汗庭主力也已经行动起来。在布日哈图的实际指挥下,察哈尔蒙军自然不会旧错新犯跑去强攻空心方阵,他们以斜切行事从京华骑丁空心方阵东北角边缘掠过,顺手射出几阵箭雨。

这个角度比较刁钻,事实上也有些讨巧的意味,相当于八个空心方阵只有处于最东北角的那一个能够达到有效射程,反击力度自然不强——当然反过来说,他们也只够得着一个空心方阵。

然而这里有一个问题:察哈尔蒙军是拖长了战线从一角掠过,每个“路过”的骑兵只需要射出一箭即算完成任务,这样就意味着其射击几乎是不间断的,直到全军掠过,到达明满蒙联军的南线。

而与此同时,由于只有一个空心方阵获得反击需要的近距离,而即便三段击战术也有装填弹药和转换队列所需的时间空隙,导致这个空心方阵实际受到几乎不间断的打击,而只能给于敌军间断性的反击,因此伤亡明显大于此前空心方阵在正面作战时。

由于京华一贯强调火器化与“去盔甲化”,这一轮交锋几乎成了刺刀空心方阵战术使用以来伤亡最大的一次。多亏了察哈尔蒙军在前一次辽北之战中被空心方阵打得有点怂了,即便布日哈图想出了这个战法,但也不敢靠得太近,以至于弓矢的杀伤力威力大减,否则后果难料。

察哈尔蒙军这一手给了京华骑丁一定的震撼,虽然要真计算双方伤亡的话,察哈尔人的损失可能不比他们低,但以往一贯吊打骑兵的空心方阵这次出现上百人的当场损失,还是让他们更加谨慎而不敢轻易变阵和移动,于是保持阵型牢牢钉在了原地。

京华骑丁的“八门金锁”不动,察哈尔大军却已经疾风骤雨般地斜切至明军防线外圈的南线。这里是辽东边军主守,他们本也是准备以空心方阵御敌的,但他们背后已经乱成一锅粥,满蒙骑兵大乱斗已经打响,明军边军根本没有想到过会发生这种情况,因此阵势出现了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