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5章 南察风波(廿七)打响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173 字 10天前

当蒙古骑兵从南面出现时,所有明军都在心中咯噔了一下:蒙古人果然没走。

只有人在北线的高逸民略微有些诧异,端着望远镜楞了一会儿。

蒙古人没有直接从森林里跑出来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从林子到明军列阵的地方距离有点近,如果他们直接从森林出来攻击明军,虽然明军能得到的反应时间会变短,但同样他们也难以让战马助跑并提速,达不到冲阵所需。

倘若面对的不过是寻常的明军卫所兵,布日哈图显然不会介意这一点,因为只要蒙古骑兵在野外冲杀到他们面前,他们的士气就会自行崩溃,根本不必考虑什么冲阵速度不够这样的问题。

但此次出战的明军单从装备上就看得出来显然是精锐,那就不能指望打出砍瓜切菜一般的作战了,必须要把自己的优势完完全全发挥出来才行。

高逸民可以理解这一点,但他很意外蒙古人会选择在南线集结。

南线的守军是张万邦部,阵前高高飘扬的“辽阳左营游击将军张”字旗号老远就能看得清清楚楚,蒙古军中又不是无人识得汉字,他们没有理由找错对手。

辽阳本来没有左右营设置,辽阳左营游击、右营游击两个职务都是近期新增的,是为了适应辽东兵力再一次增长而出现的变化。其中左营游击将军便是张万邦,右营游击将军是马林,不过暂时还未到任——马林本在西北随军平乱,现在西北方定,他还有些战功要算,因此还没来得及赶过来。

张万邦的大名在蒙古就算达不到如雷贯耳的程度,至少也肯定不是寂寂无名之辈。两次大破蒙古骑兵于阵前,让他得到了“刺刀将军”的绰号,而且还是蒙古人叫出来的。

此番图们依旧瞄准张万邦所部而聚集于其南线,这个举动立刻就让高逸民有些警醒。

打仗这种事,绝大多数时候都讲究先打弱敌,因为弱敌更好击破,而击破之后则容易形成破竹之势,让对方来不及调整,兵败如山倒。

但也有些时候可以甚至需要反其道而行之,先打强敌,一举击破、震慑敌胆。大明开国之前,朱元璋上游有陈友谅,下游有张士诚,陈友谅强而张士诚弱,绝大多数谋士们都认为此时应该先打张士诚,取得苏杭富庶之地再与陈友谅争锋。

然而朱元璋不同意,认为张士诚盐贩子出身,骨子里是个小商人,虽然占据富庶之地,但只要没把他逼急了,他就不会轻易和人玩命。陈友谅则不然,此人心狠手辣、杀人如麻,不知义为何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自己如先打张士诚,陈友谅必不可能坐视不理,肯定趁机兴兵而来,到时候自己腹背受敌,败亡在所难免。反之,如先打陈友谅,则张士诚顶多试探着出兵看看是否能趁机得利,而绝不会死命来攻,因此朱元璋力排众议,坚持先打陈友谅,终于取得苦战得胜,为推翻元朝奠定了基础。

如果说朱元璋这里的先打强敌更多的时候是“料人如神”,还不算是一个单纯的战术问题,那么解放前红蓝战争时期的鲁南战役则更能说明问题。

彼时,宿北战役已经打痛了蓝军,也打怕了蓝军,正在进攻的蓝军各部,全都暂停了进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薛岳命令攻下涟水的整编七十四师,向北进攻。

然而张灵甫抗命不动,必须等各路援军到达后,才肯北进,而且各部队之间,紧紧地贴在一起,互相掩护着向北挺进。

当时,蓝军分布的态势为:南线的整编十一师在宿迁,整编七十四师在陈师庵,隔运河、六塘河与华中野战军6师、九纵、山野二纵、7师对峙。蓝党7军在泗阳、整编二十八师在涟水。

而西线马励武的整编二十六师和蓝党国防部配属的第1快速纵队己经突进到峄县以东,准备进攻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周毓英的整编五十一师驻枣庄,冯治安的整编七十七师、整编五十九师驻台儿庄。